保守型散户(能接受最大回撤≤5%)
核心目标:优先保证本金安全,年化收益 4%-6%,抵御通缩带来的隐性风险。
配置方案:
高信用债券(60%-70%):国债(30%)+ 政策性金融债(20%)+ 纯债基金(10%-20%),确保稳定收益;
防御性股票(15%-20%):必需消费 ETF(10%-15%)+ 医药龙头股(5%),抗跌性强;
现金及等价物(10%-15%):货币基金(5%-10%)+ 定期存款(5%),应对流动性需求。
案例:60 岁退休的张阿姨,按方案配置 80 万元:56 万元国债 + 纯债基金(收益 7%)、16 万元消费 ETF(微涨 2%)、8 万元货币基金(收益 2%),通缩期总收益 5.5%,全程无亏损,完全满足保守型需求。
平衡型散户(能接受最大回撤 5%-15%)
核心目标:在保值基础上追求适度收益,年化收益 6%-8%,兼顾防御与进攻。
配置方案:
高信用债券(40%-50%):纯债基金(20%-30%)+ 短期 AAA 级企业债(20%);
防御性股票(20%-25%):必需消费股(15%)+ 医药股(5%-10%);
成长型股票(20%):科技成长股(10%)+ 政策受益股(10%);
现金及等价物(5%-10%):货币基金,作为调整仓位的储备金。
案例:45 岁的企业中层王先生,配置 100 万元:45 万元纯债基金 + 企业债(收益 6%)、25 万元消费 + 医药股(收益 3%)、20 万元科技成长股(收益 10%)、10 万元货币基金(收益 2%),通缩期总收益 6.5%,最大回撤仅 4%,平衡了收益与风险。
进取型散户(能接受最大回撤 15%-25%)
核心目标: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较高收益,年化收益 8%-12%,把握通缩中后期的反弹机会。
配置方案:
高信用债券(20%-30%):短期债券(10%)+ 纯债基金(10%-20%),仅作基础配置;
防御性股票(15%-20%):必需消费股(10%-15%)+ 医药股(5%),降低组合波动;
进攻性资产(40%-50%):科技成长股(25%-30%)+ 周期股(15%-20%,通缩后期布局);
现金及等价物(10%):货币基金,用于抄底机会。
案例:30 岁的程序员小李,配置 100 万元:25 万元债券(收益 5%)、20 万元消费 + 医药股(收益 4%)、45 万元科技 + 周期股(收益 15%)、10 万元货币基金(收益 2%),通缩期总收益 9.5%,虽有短期波动,但最终收益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散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