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公共服务全方位普及普惠。这十年,农村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教育水平得到了历史性的提高,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明显缩小,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超过了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升至88.1%,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大幅提高,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国家医学中心加快规划布局,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向全国,超过85%的县级医院具备二级医院服务能力。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的效果明显,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普遍增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更加有力,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7.9岁,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农村路、电、邮、信等基础设施通达深度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第四,社会保障网全方位织密织牢。这十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7.9亿增加到10.3亿,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由5.4亿增加到13.6亿,报销比例持续提高,居民医保的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610元,惠及10亿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兜底网更加牢固有力,城乡低保对象、特殊困难人员、低收入家庭等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保障标准也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升。
过去十年的民生建设成就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加大对薄弱环节、重点地区、困难群众的倾斜力度,努力让全体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海报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2020年中办、国办出台了指导意见,对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作出了系统性安排。请问,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与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什么关系?都包含了哪些内容,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又有哪些考虑?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叶民:
谢谢你的提问。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介绍一些主要的亮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