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方面,我们在制度型开放方面加快推进。2013年,中国推出了自贸试验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当初是190项,到今天只有27项。2016年,我们把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经过试验之后推广到全国,在全国实施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限制措施也由最初的93项减到现在的31项。2020年,我们实施了新的外商投资法,开启了一个新的外商投资管理的体制。2021年,我们在海南推出了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总的来说,我们制度型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方面,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开放建设开创了新的局面。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之下,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从蓝图变成了实景。2013年,我们在上海设立了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到今天一共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向全国复制推广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21个自贸试验区占全国国土面积不到千分之四,但是它们贡献的进出口占到全国的17.3%,吸收外资占到全国的18.5%。2018年,海南自贸港建设启动,迄今已经推出了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第四方面,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实现了新的突破。刚刚韩文秀副主任提到,我们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数在过去十年由10个增长到19个,增长了近1倍。同时,我们和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到中国全部贸易额的比重由17%增长到去年的35%。大家知道,今年RCEP正式生效实施,这意味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正式落地。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还宣布,中国将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这表明了中国向高标准自贸协定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第五方面,我们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作出了新的贡献。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推动了21个成员达成了《APEC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可以说,为亚太地区建设高水平自贸区描绘了蓝图。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杭州主持G20峰会,推动达成《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这为2017年世贸组织发起投资便利化倡议奠定了基础。我们还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今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强调,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中国在开放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路透社记者:
第一个问题,目前发展绿色金融方面的进展情况怎么样,遇到的瓶颈和困难在哪些方面,怎么有效解决?另外,现在由于受疫情冲击,有分析师认为二季度经济增长可能会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请问,宏观政策怎么来有效应对?会运用哪些增量的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