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业现状:政策落地前的 “压力测试” 与机遇
在政策落地前,中国轮胎业已面临多重压力:2024 年 1-10 月,受海外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中国轮胎对美出口量同比下降 5.2%,部分中小企因担忧关税加征,主动缩减出口订单(如山东某产能 500 万条 / 年的企业,对美出口占比从 35% 降至 20%);同时,上游天然橡胶价格(2024 年均价 1.2 万元 / 吨,同比上涨 8%)推高生产成本,企业毛利率普遍压缩至 12%-15%(2023 年为 16%-18%)。
此次法规延期相当于 “解压阀”——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测算,政策落地后,2025 年中国轮胎对美出口量将恢复至 2023 年水平(同比增长 6%-8%),行业整体毛利率有望回升 1-2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占比高的龙头企业受益最显著。
二、产业链传导:法规延期如何利好轮胎业上中下游?
法规延期的利好并非局限于轮胎生产企业,而是通过 “出口端→生产端→原材料端” 的传导,覆盖整个轮胎产业链。吴老师在分析时强调:“投资轮胎板块,需看懂‘政策→订单→产能→盈利’的传导链条,才能找到真正的高弹性标的。”
(一)上游原材料:需求回升,成本压力边际缓解
轮胎生产的核心原材料包括天然橡胶(占成本 30%)、合成橡胶(15%)、炭黑(8%)、钢丝帘线(10%),其需求与轮胎产量直接挂钩。法规延期后,轮胎企业出口订单稳定,将推动产能利用率提升(预计从 2024 年的 78% 升至 2025 年的 85%),进而拉动原材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