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军战士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军内部弹药短缺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尽管在战场上也有缴获,但是为了维持强大的火力输出,缴获的武器对作战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
而联合国军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窘迫,于是狡猾地抓住我们的弱点,开始发起更为猛烈地进攻,企图将志愿军彻底消灭。
可看着前线弹药物资告急,国内的大后方却干着急没办法。因为建国之初,各项经济建设还未展开,国家根本没有能力为志愿军急速装备武器。
无奈之下,当年11月7日,毛主席亲自致电斯大林,请求苏联在来年的1到2月份为中国提供36个师的步兵装备,同时列出了武器清单。
1951年6月,由于战事持续吃紧且短时间内没有结束的迹象,为了保证前线战士的武器供给,彭德怀、徐向前等人赶往莫斯科,就再购买60个师的装备问题与苏方开展谈判。
可由于当时苏联在经过卫国战争后元气大伤,虽然整体情况好于我国,但一下子拿出60个师的装备于他们而言也是超出能力之外的。

苏式装备
于是经过洽谈,苏联表示当年只能提供16个师(其中3个师是援助朝鲜)的装备。尽管后期苏联以各种理由减少供给,但当年还是为我们提供了4个师的装备。
由于当时的我国没有外汇,所以买苏联的东西还要向苏联贷款。而整个50年代,苏联为中国提供的贷款共计13笔,总金额为66亿(旧卢布)!
这66亿旧卢布加上后来苏联对中国的蔗糖贸易贷款3.296亿新卢布(新旧卢比的比例为4.45:1),我国共欠苏联的贷款本金合计大约为80亿旧卢布。
由于贷款期限较长,其中无息贷款较少,最后林林总总加起来连息带本,我国一共欠下了苏联大约86亿人民币。
这些钱现在看起来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并不算什么,可在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入更是捉襟见肘。

中苏友谊
因此86亿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可当时的人们认为,苏联与我们均属社会主义阵营,大家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即便苏联要债,也必定会考虑彼此间的情分,不会逼得太急。
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5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关系的急速恶化,我们欠苏联的债务立即就成了我们身上巨大的压力!
中苏交恶,被逼还债
1953年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为人狂妄自大且自负,仗着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和社会主义阵营主要话事人的角色。
对于世界上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常常指手画脚,可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偏偏对这种颐指气使很是反感。
50年代末期,由于美苏争霸日益升级,苏联为了将自身的影响力扩展到太平洋地区,好时时刻刻警惕美国的动向,就产生了在我国建立“长波电台”与“联合舰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