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上海还出台了一些本土的纾困政策,比如放松临港片区的落户门槛,释放房票。
临港新区社保满1年就可买一套,所购住房合同网签备案满7年后可转让。
而在此之前,临港新区是3年社保才可购房,资格放松,成交也就回暖,这也和前面提到的临港片区成交量上升相吻合。
而关于价格机会,则体现如下:
一方面是房源在降价,另一方面是核验价在放松。
楼市趋冷的行情之下,不少房东都在割肉求成交。
而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总价更低的“老破小”房源;由于降价更狠,已经戳到了不少刚需朋友的心坎里。
根据上海链家的数据,不少挂牌房源的成交周期已经从疫情刚结束时的60多天,缩短到了如今的40多天。
比如嘉定老城的这套老破小,价格足够优惠,仅2天就成交了。

可以说,每一套低总价成交的背后,都是二手房东在割肉求生。
不仅如此,饱受诟病的“核验价”也悄咪咪出现了松动。
核验价提高,意味着可从银行贷款到的金额也变多,这相当于直降降低了首付门槛。
这对于二手市场成交量,特别是对于刚需上车有着极强的刺激作用。
比如浦东周康的某小区的价格300万的“老公房”,当下的核验价比去年足足高了近1万元/㎡。
去年首套购房者只能按照220万元的涉税评估价来进行贷款,首付3.5成为77万元,再加上实际价格和评估价之间的80万元差价,总计157万元,首付比例约为实际房价的5.2成。
而现在,可以按约260万元计算贷款,首付为91万元,加上差价40万元,总计131万元,按此计算首付比例降至4.4成。
前后一对比,足足是26万的首付差额,对于预算本就不充分的买房人来说,这就是绝对的价格优惠。
数据的背后,是真实的市场。
而此时推动上海成交的刚需群体,就是一面反射市场的镜子:
说白了,越来越多人开始明白机会的重要性,以及在绝对的价格优势面前,先上车再置换或许是更明智的做法。
看完这些你是否也有上车的冲动?别着急,此刻时机虽然不错,但是也有不少“烂房子”在趁乱出清,瞎买很可能会踩坑。
买房之前,还是更建议多咨询一些专业的人,可以扫码添加我们的微信,为你免费答疑。

除了上海之外,深圳的刚需也在趁机上车。
根据2022深圳秋季购房信心调查,1.2万名深圳网名参与投票,其中今年想要买房的人,88%是刚需为了自住。

而成交数据也明显反映了这个趋势:市场成交,正在向低总价下沉。
8月二手住宅套均总价为777万元,环比下降3.7%。
从成交总价段的分布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