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位深漂、租房近10年粉丝的故事。
来深圳工作至今踏入第10个年头,陈莉(化名)做了一个艰难决定:8月份,举家回丈夫老家定居。
二胎家庭,生活中面临着种种的琐碎:居住、教育、生活以及医疗等成本逐年攀升。全家年收入在深圳来说,勉强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2014年错过上车黄金期的陈莉一家,在深圳一直租房,面对深圳的高房价,无力感剧增,而大女儿明年就要上小学了,迫在眉睫。去一个全新城市从零开始,未来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离开深圳并不容易,但也不难。
促使陈莉下决心离开深圳的两个主要原因:
一,4月份老家学位落实,为了提早让孩子过渡适应,决定今年回成都;
二,深圳目前居住的房子,租约7月份到期,此前,房东已经把房子挂盘出售。
深圳政府一向倡导“租售同权”,即便租房也有入学的机会,但房东有言在先,不会配合“出借”学位,担心影响房价。三个大人,两个小孩,五十多平米的二房显得十分逼仄。
“错过了上车的机会,经济基础本来就不是特别好,当时也不懂得多考虑投资,后来房价一高,只能回老家买房了……”
陈莉和家人也考虑过多种曲线置业方案:
临深购房,老人带着孩子过去住,先解决上学问题,大人继续留在深圳租房工作……
或者卖掉老家房子,凑首付在深圳置业,但考虑到成本与压力,又担心影响孩子生活教育质量。
“深圳房价太高了!” 自2016年底大女儿出生,回老家购房的想法像抽芽般疯长。
陈莉面对的问题,也正是许多人正在经历的阵痛。与她境况相似,在深圳工作、租房住的青年人,深圳至少有1400多万人。
30岁成深圳租房分水岭
超8成人还在租房
近日,深圳贝壳研究院调查显示,深圳市民超八成租房居住,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比69%成,是租房群体的绝对主力。

超过8成深圳人在租房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
据贝壳早期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一线城市购房年龄平均在33.5岁,深圳位列北京之后,成为“刚需上车”难度第二的城市。
一线城市房价高,客群购房压力较大,反映在置业年龄结构上,一线城市的置业年龄明显偏高,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成为普遍现象。
同样,30岁也成为深圳租房的分水岭。
深圳贝壳研究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整租或合租方式居住的深圳市民占比高达81.5%。这当中包括,没有买房的人和不少买了房、依然租房住的群体。
主要原因在于通勤时间太长、或者房子不够住等。尤其是对于青年群体来说,工作和生活的变动都比较频繁,买了房之后依然选择租房住是常见现象。

深圳租房人均面积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
深圳贝壳研究院对租客年龄的统计表明,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比为69%,是租房群体的绝对主力。其中30-35岁这个租房群体,自2017年以来,呈现逐年走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