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2025 年二季度某新能源题材股,因 “政策利好” 短期从 10 元涨至 18 元(涨幅 80%),期间多数投资者在 15-18 元区间追入 —— 上涨初期(10-12 元)因 “怀疑政策力度” 观望,上涨中期(12-15 元)因 “怕踏空” 开始小仓位试仓,上涨后期(15-18 元)因 “市场狂热 + 他人盈利刺激” 满仓入场,最终在股价回落至 12 元时被套牢。吴老师指出,这类追涨行为的本质是 “损失厌恶偏差主导决策”,将 “短期踏空” 视为不可接受的损失,却忽视了 “高点买入后套牢” 的更大风险。
2. 从众心理偏差:在 “随大流” 中接盘
“从众心理”(又称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在不确定环境下,倾向于跟随多数人的决策,认为 “大家都买的一定是好标的”。这种偏差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尤为显著,导致大量投资者在热点板块高点 “集体接盘”。
其触发机制分为三步:
数据佐证:2025 年上半年某消费题材板块,在上涨初期(涨幅 0-20%),机构持仓占比从 25% 升至 30%,散户持仓占比维持在 15%;上涨中期(涨幅 20%-50%),机构持仓占比升至 35%,散户持仓占比升至 25%;上涨后期(涨幅 50%-80%),机构持仓占比降至 30%(开始悄悄减仓),散户持仓占比飙升至 40%(大量追入),最终板块回调 30%,散户成为主要套牢群体。吴老师强调,“从众心理” 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让投资者将 “人数多” 等同于 “正确率高”,却忽视了 “市场永远是少数人赚钱” 的本质 —— 当多数人都在追涨时,往往已是行情末期。
3. 认知锚定偏差:在 “误判趋势” 中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