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散户王女士买入某股价 2.5 元的城商行,认为 “股价低就安全”,却不知该银行不良率 2.5%、股息率仅 2.8%,远低于中国银行 6.2% 的股息率,股价低是 “资产质量差” 的反映,而非 “估值低”,最终股价持续阴跌。
吴老师提醒
银行股的 “安全” 不是看 “股价绝对值”,而是看 “PB(市净率)” 与 “股息率”:国有大行 PB 0.6-0.7 倍、股息率 6% 以上,才是 “低估值、高安全”;而高不良率城商行 PB 0.8 倍、股息率 3% 以下,属于 “高风险、低价值”,需坚决规避。吴老师团队的 “银行股筛选工具” 会自动过滤低质标的,帮客户聚焦优质股。
(三)误区 3:“忽视股息再投资”,浪费长期收益
典型案例
散户张先生 2024 年买入工商银行 10 万股,2025 年 6 月分红后将分红款取出消费,却不知若将分红再买入工商银行,按 6.5% 的股息率计算,3 年后持股数量将增加 20%,长期收益相差 30%。
吴老师提醒
银行股的长期收益 =“股价上涨收益 + 股息再投资收益”,尤其是高股息的国有大行,股息再投资能显著增厚收益。吴老师服务会为客户制定 “股息再投资计划”,如 “工商银行分红后,若股价低于 5.5 元,将分红款全部加仓”,最大化长期收益。
四、吴老师 “银行股专属合作方案”:从 “选对标的” 到 “赚到钱” 的全流程支持
针对银行股行情,吴老师团队推出 “3 大核心服务 + 分类型客户方案”,帮你避开误区、精准布局,把银行股的 “估值修复 + 高股息” 红利转化为实际收益。
(一)核心服务模块:聚焦银行股的专属支持
1. 实时动态跟踪:锁定 “真龙头”
2. 定制化策略:适配不同风险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