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逻辑 2:政策从 “短期纾困” 转向 “中长期转型引导”
2025 年 11 月的政策看似是 “短期救市”,实则暗藏 “中长期转型导向”—— 央行追加的 500 亿保交楼专项借款中,明确要求 “30% 用于绿色建筑项目”;15 城放松二手房限购的同时,推出 “购买绿色住宅可额外享受 10% 公积金贷款额度” 的政策。这些细节表明,政策正引导房企从 “传统住宅开发” 转向 “绿色建筑、城市更新、长租公寓” 等新赛道。
两大转型方向已明确:
绿色建筑:2025 年国家要求 “新建住宅中绿色建筑占比达 80%”,万科 2025 年绿色建筑项目占比已达 92%,其 “超低能耗住宅” 的建安成本虽比传统项目高 5%,但售价可高 12%,毛利率提升 3 个百分点;
城市更新:2025 年全国城市更新项目投资规模达 1.2 万亿元,碧桂园成立 “城市更新事业部”,2025 年承接 15 个旧改项目,预计 2026 年贡献营收 85 亿元,占总营收的 5%。
政策导向的变化意味着,未来房企的估值不再只看 “销售规模”,而是看 “转型业务的营收占比与盈利能力”—— 万科当前转型业务(绿色建筑 + 长租公寓)营收占比达 18%,2026 年有望提升至 25%,这将使其估值从当前的 9.2 倍 PE 修复至 12 倍 PE,对应股价有 30% 的中长期空间。
(三)逻辑 3:优质房企现金流 “从紧到松”,具备持续分红能力
中长期投资的核心是 “现金流安全 + 分红稳定”,2025 年头部房企的现金流已显著改善:
现金短债比回升至安全线以上:万科 2025 年 Q3 现金短债比 1.8,保利发展 1.9,均高于 1.0 的安全线;碧桂园通过保交楼资金注入,现金短债比从 2024 年的 0.6 回升至 1.1,摆脱 “现金流危机”;
分红能力恢复:万科 2025 年预计分红金额达 58 亿元,股息率 5.2%;保利发展分红金额 65 亿元,股息率 5.8%,均高于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3.1%),具备 “类债券属性”,适合长期配置;
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国企房企的融资优势进一步凸显,万科 2025 年新发公司债利率 2.8%,较 2024 年下降 0.3 个百分点;即使是民企龙头融创中国,债务重组后新发供应链 ABS 利率也从 6.5% 降至 4.8%,财务成本压力大幅缓解。
对比 2021 年 “高负债、高周转” 的模式,当前优质房企的 “低负债、稳现金流、高分红” 特征,更符合中长期价值投资逻辑,这也是险资、社保等长期资金持续加仓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