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甘化科工以 3.88 亿元控股甘鑫科技补强弹载电源技术,当 MPS 的 AI 电源模块将功率密度提升 2.5 倍,当美军明确 2035 年实现装备智能化转型 —— 这些信号在吴老师深耕 18 年的军工电子投资体系中,正勾勒出 “AI 重构电源效率、板载电源迎来爆发” 的产业图景。作为股票合作服务的核心研判方向,吴老师团队结合技术突破、政策导向与订单数据,从技术演进、爆发逻辑、标的筛选三维度解码投资主线,为合作客户捕捉军工电源升级中的超额收益机会。
一、技术纵深:军工电源的三阶段演进与 AI 革命
(一)机械调控时代:可靠性优先的原始探索(1990-2005)
冷战结束后,军工装备进入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阶段,电源作为核心动力部件,以 “稳定输出” 为第一准则。这一时期的军工电源呈现三大特征:
“这一阶段的电源本质是‘电力搬运工’,仅能满足基础供电需求,尚无技术溢价空间。” 吴老师在军工电子策略会上强调,彼时军工电源企业多为配套厂,毛利率长期低于 15%,缺乏投资价值。
(二)数字化阶段:集成化驱动的效率提升(2006-2020)
随着 FPGA、DSP 等数字芯片在军工领域的应用,电源进入数字化调控阶段。2010 年美军 “未来作战系统”(FCS)推动电源模块化革新,国内军工电源企业加速技术追赶,呈现三大突破:
股市映射方面,2015-2020 年军工电源板块年化收益达 22%,振华科技凭借舰载电源突破,股价五年涨幅超 300%。吴老师指出:“这一阶段的投资逻辑是‘装备升级 - 需求放量’的线性传导,核心是跟踪主战装备列装节奏。”
(三)AI 智能时代:算力适配的革命性突破(2021 至今)
AI 大模型与无人装备的深度融合,倒逼军工电源向 “智能调控 + 高效适配” 转型。2024 年 OpenAI 与武器制造商合作开发军用 AI 系统,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当前军工 AI 电源呈现三大颠覆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