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团队对比 “十四五” 初期数据发现:“当年新能源行情启动时,机构先锁定政策明确的电池龙头,再向材料、设备延伸。现在北方华创的订单周期(18 个月)、中芯国际的研发投入增速(40%),与 2021 年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的指标高度相似,这是政策驱动型行情启动的核心信号。”
二、标的解码:吴老师的 “新质生产力四维研判框架”
面对 50 余家新质生产力相关概念股,吴老师为合作客户升级了 “政策适配性、技术壁垒、订单兑现力、估值安全边际” 四维研判体系,从概念热度中淘出真金。
(一)政策适配性:区分 “核心受益” 与 “概念沾边”
政策适配性是新质生产力标的的 “生存基础”,吴老师将其分为三个层级,结合 “十五五” 规划精准定位:
“很多投资者看到‘新质生产力’概念就追,但某标的的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从未进入政策支持名录。” 吴老师在散户培训中举例,“就像 2023 年算力热潮时,卖服务器配件的公司都涨了,但最后真正受益的只有获得算力中心订单的龙头。”
(二)技术壁垒:验证 “原创性创新能力”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 “技术突破”,吴老师设计的关键指标包括:核心专利数量(≥50 项发明专利)、技术迭代速度(年均研发投入增速≥25%)、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1 代)。以此筛选后,标的名单大幅收缩:
北方华创以 “120 项半导体设备发明专利、研发投入增速 42%、与应用材料技术差距缩小至 1 代” 位居第一,其 14nm 刻蚀机已通过中芯国际量产验证,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65%;全志科技的 AI 眼镜主控芯片拥有 68 项专利,研发投入占比达 28%,产品性能接近高通同类芯片,订单金额达 15 亿元;而某 AI 公司虽宣称 “自主研发大模型”,但核心专利仅 12 项,研发投入增速不足 15%,被归入高风险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