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顾名思义就是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一类贷款。众所周知,在校学生多没有收入来源,但却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想要消费却奈何囊中羞涩,这也是催生校园贷的根本原因。而另一方面,借贷平台却早已挖好坑,等着学生往里跳。近年来,校园贷产生的连锁反应让人应接不暇,前有“欠债百万,无力偿还跳楼”,后有“女大学生裸贷被逼援交还款”。
校园贷乱象丛生
1.跳楼自杀
河南大学生因赌球陷“校园贷”,负债百万无力偿还而选择跳楼。
2.裸条援交
女大学生裸条借贷,无法还款照片被贩卖,甚至被安排援交。
3.虚假套现
分期购物,不仅手续费高昂,还虚假套现,学生贷款后难上岸。
4.刷单负债
校园贷客户经理伙同线下代理,学生刷单负债百万。
校园贷里为何中招的总是大学生?
一方面学生无稳定收入来源,金融知识匮乏,而且大多有虚荣攀比心态。
另一方面则是一些网贷平台门槛低,风控不严,来吸引学生借贷。
据《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显示,大学生在缺钱时,8.77%会选择贷款,其中半数会选择网贷。
贷款用途:消费、助学以及创业3种。
贷款渠道:1.学生分期购物网站(如趣分期、分期乐);2.p2p网贷平台(如借贷宝、名校贷);3.电商平台提供的借贷服务(如蚂蚁借呗、京东白条)
整治校园贷:监管陆续出台
银监会:出台《网络借贷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针对校园“网贷”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
“停”:对于涉及暴力催收、发放高利贷等违法违规业务,进行暂停。
“整”:即整改存量业务。
“移”:依照响应的经管划定移交响应部分。
“教、引”:加强教育、规范引导。
地方性自律规范文件
深圳市互金协会:发布《关于规范深圳市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
规定:1.校园贷只能用于助学和创业,不得用于消费;2.严禁裸贷、暴力催收贷款,严禁线下销售和校园代理;3.贷款需监护人之情并面签,同学担保需班主任或辅导员见证。
重庆市金融办、市教委、重庆银监局:联合发文
规定:不得仅凭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低门槛方式发放贷款;未取得家长、监护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不得向学生发放贷款。
上海市互金协会:呼吁各平台自觉遵守“五要五不”
五要:
履行告知业务,明示借款风险
严审身份信息,核实偿债能力
确保线上签约,做好合同存证
坚持合理利率,加强信息披露
践行社会责任,帮扶真实需求
五不:
虚假宣传;线下签约;非法中介;超高费率;暴力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