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获悉,不少城中村改造项目,在当时圈地就卖房。不少购房户也明知办不了房产证,只是因为房价便宜纷纷倾囊购买。
如今,多年过去了,随着土地市场的地价一路飙升,当时的小产权房,即使有人愿意再补缴土地出让金,也没有谁能承受得起这笔巨额土地款了。
城中村的不少村民对拆迁安置也很有意见。记者在北寨子村走访时有村民反映,土地没有了,宅子也被强拆了,原来的旧宅子建了三层四层的,也只是按两层的面积分配安置房,三层四层的房子还要再出钱按成本价购买。村民称,当时土地是按每亩10万元至15万元的地价征收的,土地卖给开发商转手则是230万元至250万元。在当时,地价就翻了数十倍。村民也没有从中分得一分红利。
记者发现,在当时粗放的城中村改造政策模式下,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多年之后,因补不了土地出让金而成为小产权房的,在西安是一个普遍现象。
该如何解决这些后遗症?西安市政府为此牵头成立了处理遗留问题小组办公室。但目前效果似乎甚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5月初在西安一周时间的调查采访中,也未能从官方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