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对下属、附属、关联公司有(其他)应收账款;
74.销售额下降;
75.销售量上升,利润率下降;
76.销售增长过快,令人生疑;
77.毛利与净利润之间的差距加大;
78.成本提高,收益减少;
79.相对于销售而言,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增长过快;
80.相对于销售额及销售利润而言,总资产增长过快;
81.经营亏损,呆账增加;
82.净现金流量为负或净现金流量大幅下降,企业现金状况恶化;
83.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大幅下降或净现金流量为负;
84.利用各种手段虚增现金流量;
85.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变化过大;
86.筹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变化过大;
87.管理层对企业发展缺乏战略性的计划,或计划没有实施或无法实施;
88.赊销政策发生变化;
89.产品较为单一,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下降;
90.商品或服务的定价过高或变动过快;
91.购货商减少采购,销售量明显下降,丧失一个或多个实力雄厚的客户;
92.持有大额定单,如果不能较好履约,可能导致损失巨大;
93.项目投资计划过于雄心勃勃,对外提供担保过于轻率;
94.工厂或设备布局不合理;
95.工厂的设备与设施维修不善,推迟更新过时或无效的设备;
96.投机于存货,使存货水平超常增加;
97.存货陈旧、数额巨大,而且杂乱不堪;
98.主要数据在行业中呈现不利的变动趋势;
99.抵质押物品变现能力差;
100.抵质押物品变现价值与市场价值差距拉大;
101.抵质押物品面临环保困境;
102.抵质押物品保险过期;
103.在金融机构开立的账户很多、变动频繁;
104.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的融资计划不明确;
105.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106.严重依赖短期借款;
107.季节性贷款需求变化无常;
108.企业企图靠某些特殊关系增加贷款;
109.企业不主动向金融机构提供有关财务及经营情况资料,财务报表呈交不及时;
110.企业的地点发生不利的变化或分支机构分布不合理
111.兼营不熟悉的业务、新的业务或在不熟悉的地区开展业务;
112.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或顾客需求的变化;
113.对存货、生产和销售的控制能力下降;
114.借款人的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出现下降;
115.盲目向非主营业务领域迅速扩张;
116.突然变更其注册会计师或结算金融机构账户;
117.借款人提出再融资或重组贷款;
118.外部机构对借款人评级进行调查;
119.公众媒体上出现不利于客户的消息;
120.故意隐瞒和其他金融机构往来关系和金额情况。
本文来源:银行联合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