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指出,机构对估值的筛选并非 “唯 PE 论”,而是结合 “PE、PB、PEG” 多指标综合判断。例如某半导体设备标的,PE 11.2 倍、PB 1.8 倍、PEG 0.8(预计 2025 年净利润增速 14%),三项指标均处于行业低位,既避免了 “PE 低但业绩差” 的陷阱,又确保了 “估值与成长匹配”,是典型的 “真低估” 标的。
2. 业绩维度:当前稳健 + 未来改善,具备修复催化剂
“极度低估” 的核心支撑是 “业绩具备改善潜力”,机构强推的 6 只标的均满足 “当前业绩稳健,未来存在明确改善催化剂” 的条件,具体可分为三类:
吴老师强调,机构对业绩的判断并非 “主观预测”,而是基于 “订单数据、行业数据、政策文件” 的客观验证。例如某半导体设备标的,2025 年二季度新接订单同比增长 35%,订单排期至 2026 年一季度,业绩增长具备 “订单支撑”;某汽车后市场标的,2025 年三季度业绩预告净利润增长 15%-20%,显著高于二季度的 10%,业绩改善趋势已初步显现,为估值修复提供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