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法五:不懂不投,坚守能力圈
吴老师提出 “A 股能力圈三问”:“能说清公司盈利模式吗?能判断未来 3 年增长吗?能承受最大回撤吗?”2024 年,某学员想买入某 AI 概念股,因 “说不清盈利模式” 被吴老师劝退,后续该公司股价下跌 65%。
四、《巴菲特写给股东的信》:浓缩 40 年投资智慧的 “宝典”
“每年读一遍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比看 100 本投资书都有用。” 吴老师在学员年会上说。这些信件从 1977 年至今,每年更新,核心是向股东解释伯克希尔的投资逻辑,其中大量内容源自两位恩师的理念。
(一)信中的核心智慧:与恩师理念的呼应
关于安全边际:1992 年信中,巴菲特写道:“我们买入股票时,总是假设明天股市关闭,5 年后再开放 —— 这要求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抵御 5 年的波动。” 这正是格雷厄姆的 “长期安全观”;
关于成长股:2007 年信中,巴菲特分析可口可乐:“它的护城河是全球品牌,即使管理层换了,护城河依然存在 —— 这是费雪‘伟大公司’的核心特征。”
关于风险:2018 年信中,巴菲特强调:“风险不是波动,而是本金永久损失 —— 这是格雷厄姆教我的第一堂课。”
(二)吴老师的 “信中实战技巧”:提取可落地的 A 股策略
吴老师团队从 40 年信件中,提炼出 3 个适合 A 股的技巧:
“护城河” 判断技巧:
信中提到 “护城河是‘用户离不开’的产品或服务”,吴老师将其转化为 A 股 “护城河三标准”:用户复购率≥30%(如某消费股)、毛利率≥30%(如某创新药股)、市场份额≥20%(如某新能源股);
“浮存金” 思维应用:
信中提到伯克希尔利用保险浮存金投资,吴老师将其转化为 A 股 “闲置资金策略”:用 3-6 个月不用的闲置资金投资,避免 “短期用钱被迫割肉”;
“买入并持有” 的前提:
信中强调 “只有优质公司才值得长期持有”,吴老师补充 “A 股需加政策前提”—— 如某公司若失去政策支持(如教培、地产),即使优质也需卖出。
(三)吴老师福利:合作学员可获取 “信中精华手册”
为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核心,吴老师团队整理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40 年核心精华》(分章节解读,附 A 股案例),合作学员可免费获取,避免 “读原文耗时过长” 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