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巴菲特的影响:拓展投资边界
巴菲特后期投资的可口可乐、苹果等公司,均体现费雪的理念 —— 如 1988 年投资可口可乐,看重其 “全球品牌壁垒 + 稳定现金流 + 优秀管理层”,持有至今 35 年,收益超 20 倍。吴老师评价:“费雪让巴菲特明白,‘好公司’比‘便宜公司’更重要,这是伯克希尔规模突破千亿的关键。”
(三)吴老师补充:为何是这两位恩师?
“格雷厄姆解决了‘如何不亏’,费雪解决了‘如何赚更多’,二者结合形成‘攻守兼备’的体系。” 吴老师在学员复盘会上说,“这也解释了为何巴菲特后期不认同‘纯成长’或‘纯低估’—— 他的成功是两位恩师智慧的融合,而非单一理念的复制。”
二、巴菲特恩师的两本核心著作:价值投资的 “圣经”
吴老师强调:“要学巴菲特,必须先读他恩师的两本书 —— 这是理解价值投资的‘入门钥匙’,也是我 A 股策略的重要参考。”
(一)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写给普通人的价值投资指南
核心价值:简化复杂的投资逻辑
这本书是格雷厄姆晚年的精华之作,避开了《证券分析》的复杂财务计算,用通俗语言讲解 “安全边际”“市场先生”“防御性投资” 三大核心:
吴老师的 A 股应用:
吴老师将 “市场先生” 理念用于 A 股震荡市 —— 如 2022 年沪指跌至 2863 点时,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市场先生悲观”),他指导学员按 “PE 低于 20 倍 + 股息率 3%+ 北向资金加仓” 标准选股,后续 3 个月平均收益达 25%。
(二)费雪《普通股与不普通的利润》:成长股投资的 “操作手册”
核心价值:如何寻找 “10 倍股”
费雪在书中提出 “寻找优质成长股的 15 个要点”,核心包括:
吴老师的 A 股应用:
吴老师将 15 个要点简化为 A 股 “成长股三问”:“主营业务是否持续增长?护城河是否清晰?管理层是否可靠?”2023 年,他用这三问筛选出某新能源电池公司(营收连续 3 年增 30%+ 专利数行业第一 + 管理层持股稳定),学员持有 1 年收益达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