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订单逻辑:自主研发的 BES2700 系列芯片支持多模态 AI 交互,功耗较竞品低 30%,2025 年提货量预计超 1200 万颗,占全球市场 40% 份额。三季度财报显示,AI 眼镜芯片业务营收占比从 25% 提升至 48%,毛利率达 52%(行业平均 35%);
机构验证:近 1 个月获 180 家机构调研,易方达新兴成长基金加仓 400 万股,机构持仓占比从 18% 升至 27%,资金与产业逻辑形成强共振。
(三)筛选逻辑:避开三大投资陷阱
吴老师强调,参与 AI 智能眼镜行情需警惕 “伪技术”“虚订单”“高估值” 陷阱:
剔除 “伪技术标的”:排除核心专利少于 50 项或技术依赖外购的公司,如某企业宣称布局 AI 眼镜却无自主光学专利,直接规避;
锁定 “订单放量标的”:优先选择 “大厂订单占比超 30%+ 季度订单环比增 50%” 的标的,如恒玄科技承接阿里 / 华为 70% 芯片订单,订单环比增 62%;
规避 “高估值泡沫标的”:筛选 PS 低于行业平均 40% 且研发投入占比超 8% 的标的,如水晶光电 PS 仅 8 倍(行业平均 15 倍),研发投入占比 12%,安全边际充足。
三、普通投资者的三大痛点:吴老师破解方案
面对火热的 AI 智能眼镜行情,普通投资者常陷入 “选环节难、判拐点难、控节奏难” 困境,吴老师实战体系可精准破解:
(一)痛点 1:产业链环节多,不知哪类最具爆发力
问题表现:某投资者同时买入 5 只不同环节标的,却因未察觉封装测试环节产能过剩,导致其中标的亏损 18%。
吴老师解决方案:“产业链价值排序法”
第一梯队(核心重仓):光学组件(光波导)、SoC 芯片,技术壁垒最高,业绩弹性最大,如水晶光电 + 恒玄科技,配置仓位 40%;
第二梯队(均衡配置):微型显示、整机制造,受益产能放量,如视涯科技 + 歌尔股份,配置仓位 30%;
第三梯队(轻仓布局):封装测试、智能镜片,处于爆发初期,如环旭电子 + 明月镜片,配置仓位 15%,剩余 15% 留作现金储备。
(二)痛点 2:不懂技术拐点,追涨在山顶
问题表现:某投资者看到 AI 眼镜热销新闻后追高买入整机制造标的,却未察觉行业库存周转率下降,随后回调被套 22%。
吴老师解决方案:“技术拐点三看信号”
看技术成熟度:若核心组件良率停滞(如光波导良率连续 3 月低于 85%),立即提示减仓;
看库存数据:若下游品牌库存周转天数超 60 天(行业平均 45 天),果断调整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