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信证券在 2025 年 11 月发布的《港股 2026 年策略报告》中明确提出 “第二轮估值修复与业绩复苏行情将至” 时,资本市场瞬间捕捉到这一关键信号。作为国内头部券商的权威预判,该报告基于 “内部十五五催化 + 外部双宽松” 的双重逻辑,勾勒出港股 2026 年盈利增速 9.2%、五大主线崛起的清晰图景。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从 “宏观策略” 落地到 “具体标的”、从 “趋势判断” 转化为 “实际收益”,仍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深耕资本市场 22 年的 “股票合作老吴”(吴老师),凭借针对港股特性优化的 “策略拆解 - 标的筛选 - 风控适配” 实战体系,已提前完成中信证券策略核心标的池构建。其定制化合作服务更精准破解港股投资中的 “板块分化、流动性波动、估值锚定难” 等痛点。本文将深度解析中信证券港股策略的核心逻辑,详解吴老师的专业转化能力与港股专属合作模式。
一、中信证券策略核心:港股 2026 年复苏的三大确定性支撑
中信证券在逾 50 页的策略报告中,通过 12 组核心数据与 4 大维度论证,确立了港股 2026 年行情的三大确定性支撑,这也是吴老师构建标的池的核心依据。
(一)业绩周期见底:从 “盈利修复” 到 “营收扩张” 的质变
业绩复苏是港股行情的根本驱动力。据彭博一致预期显示,恒生综指 2025 年营收与盈利增速仅为 3.6%/3.5%,而 2026 年将跃升至 5.5%/9.2%,2027 年进一步企稳在高位区间。这一增速跳升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两大结构性变化:
中信证券特别强调,2025 年 7 月以来,恒生综指 2026 年盈利预测已形成清晰上行曲线,这是业绩复苏的先行信号。
(二)估值洼地凸显:全球市场中的 “安全边际”
经历 2021-2023 年持续调整后,港股当前估值仍处于全球主要市场低位,为修复行情提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