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吴老师拆解机构逻辑:三维筛选具身智能真机会
吴老师指出,“机构调研热度是产业趋势的信号,但并非所有被调研企业都能兑现收益 —— 散户需通过‘技术壁垒有效性、商业化落地进度、资金共振强度’三维筛选,才能锁定真机会,避开伪概念。”
(一)第一维度:甄别 “真技术” 与 “伪概念”,锁定核心壁垒标的
吴老师通过两大核心指标,判断企业技术实力是否具备商业价值:
核心部件自研率:重点关注 “核心部件自研率≥60%” 的企业。以蓝思科技为例,其机器人关节模组、灵巧手等核心部件自研率达 75%,具备从材料到组装的全链条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控制成本,属于 “硬核技术型标的”;而某上市公司仅外购部件进行组装,核心部件自研率不足 20%,虽被机构调研但缺乏定价权,属于 “组装代工型伪概念”,需坚决规避。
技术转化效率:通过 “研发投入转化率(营收 / 研发费用)” 筛选,行业优秀水平为≥5 倍。斯菱股份 2024 年研发投入 1.2 亿元,谐波减速器相关收入已达 3.8 亿元,转化率 3.17 倍,随着产能释放预计 2025 年提升至 5.5 倍;而某企业研发投入超 2 亿元,但未形成规模化收入,转化率不足 1 倍,技术落地能力存疑,应谨慎对待。
(二)第二维度:测算商业化进度,筛选高弹性标的
吴老师通过 “产能释放节奏 × 订单增速 × 毛利率” 复合模型,测算企业业绩兑现能力:
(三)第三维度:匹配风险偏好,制定差异化仓位策略
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散户,吴老师制定差异化的具身智能板块配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