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A 股启示:投资者需密切关注 “市场流动性指标”(如两市成交额、融资余额变化、银行间拆借利率),当成交额连续 3 日萎缩超 20%、融资余额单日下降超 5% 时,需警惕流动性风险,及时降低仓位。
(二)核心原则二:协同性是 “保障网”,单一措施难见效
股灾应对需 “央行 + 监管 + 财政 + 市场主体” 协同作战 ——1987 年全球央行联手、2008 年 TARP 计划与 QE 配合、2020 年货币财政双刺激,均证明 “单打独斗” 难以稳定市场。反之,1929 年美国初期仅靠美联储紧缩,导致危机恶化,就是协同不足的教训。
对 A 股启示:投资者需关注 “政策组合拳” 信号,而非单一政策。例如,若未来出现市场波动,仅靠证监会 “规范减持” 效果有限,需结合央行流动性支持、财政部财政刺激,才是有效的救市信号,此时可适度布局低估标的。
(三)核心原则三:针对性是 “手术刀”,避免 “一刀切”
救市需精准命中危机根源 ——2008 年针对金融机构风险推出 TARP,2015 年针对杠杆风险清理配资,2020 年针对疫情推出产业补贴,均体现 “对症下药” 的重要性。若盲目救市(如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对房地产泡沫的拖延应对),可能导致危机长期化。
对 A 股启示:投资者需分析股灾诱因,判断救市效果。例如,“杠杆驱动型” 股灾(如 2015 年)需关注去杠杆进度,救市周期较长;“外部冲击型” 股灾(如 2020 年)救市见效较快,可把握短期反弹机会。
三、吴老师的 “股灾应对体系”:从 “风险预警” 到 “灾后布局”
基于历次股灾救市经验,吴老师团队构建了 “预警 - 应对 - 布局” 的三维股灾应对体系,帮助投资者在不同阶段采取科学策略:
(一)股灾前:风险预警,提前规避
吴老师团队通过 “指标监测 + 政策跟踪”,提前识别股灾风险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