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球格局:中国力量的崛起与竞争
全球深空经济正从 “政府主导” 转向 “政府牵引 + 市场参与” 模式。美国 SpaceX 凭借星舰项目占据商业发射市场 60% 份额,而中国在卫星制造、地面设备等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国内 600 余家卫星及应用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北斗导航终端出货量占全球 70%,2025 年商业航天外贸出口额预计突破 300 亿元。吴老师指出:“中美在深空经济领域的竞争聚焦于产业链自主可控,国内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将享受‘国产替代 + 全球扩张’双重红利。”
二、投资机遇:产业链三维度核心标的解析
吴老师团队通过 “技术壁垒 + 政策适配 + 业绩弹性” 三维筛选框架,从产业链上中下游梳理出三类核心投资标的,覆盖深空经济十大产业方向的关键环节。
(一)上游:核心器件与材料 —— 产业基石
上游领域承担 “卡脖子” 技术突破使命,受益于国产化替代与研发投入加码,具备 “高壁垒、高毛利” 特征:
中科曙光(603019):算力基础设施龙头,为深空探测提供 AI 数据处理系统,2025 年三季度获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订单 2.3 亿元,研发投入占比 12.5%;
光威复材(300699):航天碳纤维材料领军企业,产品用于火箭箭体制造,国产替代率达 90%,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 42%;
铂力特(688333):金属 3D 打印龙头,卫星结构件市占率超 40%,与蓝箭航天签订三年供货协议,锁定营收超 5 亿元。
(二)中游:装备制造与发射 —— 价值核心
中游连接技术研发与商业应用,在政策驱动下进入 “量产放量” 阶段,业绩确定性最强:
中国卫通(601698):卫星运营龙头,低轨通信卫星星座建设启动,2025 年新增卫星数量达 20 颗,机构重仓持股比例提升至 28%;
航天电子(600879):火箭控制系统核心供应商,配套长征十一号火箭,2025 年航天装备营收占比达 75%,订单金额同比增长 60%;
中科宇航(未上市):民营火箭制造领军企业,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成功回收,预计 2026 年商业化发射次数突破 20 次,Pre-IPO 估值达 200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