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操案例
2021 年牛市转震荡市时,一位散户的组合总仓位 80%,新能源板块占 45%。在我的指导下:
识别到指数双顶形态、成交量萎缩的信号后,第一周将总仓位降至 70%,新能源板块降至 40%。
第二周继续调整,总仓位降至 60%,新能源板块降至 30%,消费、医药板块增至 40%。
制定震荡市纪律,某新能源个股上涨 18% 时减持 12% 仓位,下跌 12% 时加仓 8% 仓位,两个月内通过波段操作获利 8%,避免了组合大幅回撤。
震荡市转熊市的调整细节
震荡市转熊市时,市场从波动走向单边下跌,散户容易因 “侥幸心理” 而不愿承认熊市来临,拖延调整。
转换信号识别
指数跌破震荡区间下沿,且连续三周未能收回;
多数个股跌破 20 日均线、60 日均线,且均线形成 “空头排列”;
政策面偏紧,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市场情绪从谨慎转为恐慌。
调整步骤
进一步降低仓位:将总仓位从震荡市的 60% 逐步降至 30%,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比提升至 50%。比如将金融股仓位从 30% 降至 15%,卖出部分基本面一般的个股。
聚焦防御性资产:将消费、医药等防御性资产占比从 40% 提升至 50%,选择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股息率高于 3% 的个股。
执行严格止损:个股下跌 5% 时减持 20% 仓位,下跌 10% 时清仓,避免 “死扛”。
认知纠偏重点
克服损失厌恶:不要因 “已经亏损” 而不愿止损,要明白熊市中 “留得青山在” 的重要性。比如某只科技股已亏损 15%,若跌破关键支撑位,坚决清仓,保存资金等待熊市底部。
避免确认偏误:不要只关注 “政策利好” 等少数积极信号,要正视经济下行、业绩恶化等多数负面信号,及时调整策略。
实操案例
2018 年震荡市转熊市时,一位散户的组合总仓位 60%,科技股占 35%。在我的指导下:
指数跌破震荡区间下沿且三周未收回后,第一周将总仓位降至 45%,科技股降至 25%。
第二周继续降至 30%,科技股降至 10%,消费、医药股增至 50%,现金占比 40%。
某科技股下跌 8% 时减持 30% 仓位,下跌 12% 时清仓,最终该股票后续下跌 40%,但通过及时止损,该个股亏损控制在 15%。
熊市转震荡市的调整细节
熊市转震荡市时,市场从单边下跌转为区间波动,散户容易因 “熊市恐惧” 而过度谨慎,不敢布局。
转换信号识别
指数在低位形成 “双底”“圆弧底” 等底部形态,不再创出新低;
成交量温和放大,下跌时量能减少,上涨时量能增加;
部分板块开始出现持续性反弹,市场情绪从恐慌转为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