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周期性行业(如汽车、家电)因政策刺激和需求回暖开始企稳回升;
防御性行业(如医药、食品饮料)虽然仍有收益,但涨幅落后于成长股和部分周期股。
组合调整策略
增持前期超跌的成长股:将成长股仓位从 10% 提升至 30%,选择那些跌幅超过 50%、业绩有改善迹象、行业前景好的个股。比如增持半导体行业中估值回到合理区间、研发投入高的龙头股。
适度配置周期性行业:将周期性行业仓位从 10% 提升至 25%,重点关注政策支持、需求回暖的行业,如汽车、家电等。
维持防御性行业仓位:保持防御性行业仓位在 35% 左右,不盲目减持,以应对震荡市的不确定性。
实操案例
2020 年熊市转震荡市时,一位散户的组合中医药行业占比 40%,食品饮料行业占比 25%,成长股和周期股占比仅 15%。在我的指导下:
增持前期超跌的成长股,将半导体行业仓位从 5% 提升至 15%,新能源行业仓位从 3% 提升至 15%,选择那些业绩有改善、行业景气度上升的个股。
适度配置周期性行业,将汽车行业仓位从 2% 提升至 10%,家电行业仓位从 2% 提升至 15%,受益于政策刺激和需求回暖。
维持防御性行业仓位,将医药行业仓位保持在 30%,食品饮料行业仓位保持在 20%。调整后,组合在震荡市中的收益从 5% 提升至 18%,成功抓住了成长股和周期股的反弹机会。
震荡市转牛市的行业轮动与组合调整
震荡市转牛市时,市场风格从 “试探性进攻” 转向 “全面进攻”,成长股和周期性行业成为领涨主力,防御性行业的涨幅相对滞后。
行业轮动特点
成长股(如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持续领涨,成为牛市的主线;
周期性行业(如券商、建材、化工)因经济复苏和业绩改善大幅上涨;
防御性行业(如医药、食品饮料)虽然也有上涨,但涨幅明显落后于成长股和周期股。
组合调整策略
重仓成长股主线:将成长股仓位从 30% 提升至 50%,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的龙头股,这些行业景气度高、业绩增速快,是牛市的核心驱动力。
大幅增持周期性行业:将周期性行业仓位从 25% 提升至 40%,重点配置券商、建材、化工等与经济复苏相关的行业,选择业绩弹性大、估值合理的个股。
减持防御性行业:将防御性行业仓位从 35% 降至 10%,仅保留少量业绩稳定的龙头股,腾出资金布局成长股和周期股。
实操案例
2023 年震荡市转牛市时,一位散户的组合中医药行业占比 30%,食品饮料行业占比 20%,成长股和周期股占比 50%。在我的指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