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全球中度通胀(CPI4% 左右),吴老师指导散户配置 “30% 能源股 + 20% 黄金 ETF+30% 消费股”,全年组合收益 18%,跑赢 CPI14 个百分点,有效抵御了通胀侵蚀。
抗通胀核心资产:跑赢 CPI 的 “四大金刚”
并非所有资产都能抗通胀,只有那些 “价格随通胀上涨” 或 “盈利随经济扩张” 的资产才能成为抗通胀利器。吴老师筛选出四类核心抗通胀资产,构成散户的 “抗通胀组合拳”。
权益类资产:通胀环境中的 “盈利增长引擎”
股票及权益类基金通过企业盈利增长抵御通胀,尤其是在温和通胀阶段,企业产品价格随通胀上涨,而成本上涨滞后,毛利率反而扩大,推动股价上涨。
周期股: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的行业(如钢铁、煤炭、化工),通胀期产品价格上涨最快,盈利弹性最大。例如,2021 年煤炭价格上涨 100%,煤炭股平均涨幅达 80%,远超 CPI 涨幅;
消费股:必需消费(食品饮料、日用品)能通过提价转移成本压力,可选消费(家电、汽车)在经济景气时受益于消费升级。茅台、伊利等龙头企业每年提价 3%-5%,确保盈利增长跑赢通胀;
指数基金:沪深 300、中证 500 等宽基指数涵盖各行各业,长期年化收益 8%-10%,扣除 3% 通胀后仍有 5%-7% 实际收益,适合没时间选股的散户。
散户王女士 2018-2023 年配置 “40% 消费股 + 30% 指数基金”,期间经历 CPI 年均 2.5% 的通胀,组合年化收益 12%,实际收益 9.5%,5 年 100 万元本金增长至 157 万元,实际购买力增长 44%。
实物资产:通胀的 “天然对冲工具”
实物资产(黄金、房产、大宗商品)的价值与货币购买力反向相关,通胀越严重,实物资产价格涨得越凶,是抗通胀的 “压舱石”。
黄金:作为 “硬通货”,黄金价格与通胀率正相关(CPI 每涨 1%,黄金年化涨幅约 1.2%),尤其在高通胀和货币贬值时表现突出。2022 年全球通胀高企,黄金 ETF(如华安黄金 ETF)涨幅达 10%,跑赢多数资产;
核心城市房产:人口流入、配套完善的核心地段房产,租金和房价长期随通胀上涨(年均 5%-8%),兼具居住和投资属性。上海内环、北京海淀等核心区域的房产,过去 10 年平均年化涨幅 7%,远超 3% 的通胀率;
大宗商品:原油、铜、农产品等大宗商品是工业和生活的基础原料,通胀本质是 “货币过多追逐商品”,大宗商品价格必然上涨。散户可通过商品 ETF(如华安商品 ETF)间接配置,避免实物存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