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首李子奎被抓,百姓们都欢呼雀跃,这位危害人民的毒瘤终于根除,灵宝地区的百姓都可以安心过日子了,卢文焕一下子成了人民心中的大英雄。
三、走投无路、柳暗花明
1950年3月,河南军区创办的《建军报》上刊登了卢文焕抓捕匪首的全过程,成为英雄的卢文焕没有因此骄傲,只是过着平淡的日子。
第二年,卢文焕从军队中复员回家,过上了普通百姓的日子,在后来几十年中,即使生活再艰难,卢文焕都没有拿出自己的 “特等功臣”奖章,也没有请求过任何特例。
卢文焕回到家乡后,娶了媳妇,养育了6个孩子,他一生甘守清贫,勤勤恳恳地在家乡务农。
随着时光的流逝,特等功臣的称谓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只留下一位平凡而又朴实的农民。
偶尔,卢文焕会翻出自己的奖章,给孩子炫耀自己的战功,讲述自己活捉匪首的故事,但是,卢文焕每次都会严肃地叮嘱孩子们:“不能对外边的人提起这件事,我们不能炫耀自己的功劳,也不能向政府要这个,要那个……”
在家乡务农期间,卢文焕担任过生产队的队长,他恪尽职守,从未谋取过私利,也不允许孩子们“搞特权”。

当时,卢文焕和妻子在生产队竭尽全力地挣工分,可家里的口粮还是不够吃,饿着肚子的孩子们常常哭闹,别人家的孩子们都去玉米地偷吃嫩玉米,但是,看守玉米地的卢文焕却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偷吃。
久而久之,卢文焕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全靠借邻居、朋友和亲戚的钱维持生计,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任何问题,时间一长,朋友们也都撕下脸皮,追着卢文焕要债。
即使卢文焕再三请求,可亲戚和朋友们丝毫不顾情面,来一波又一波,俨然要将卢文焕家的门槛踏破。
1994年冬的一天,寒风瑟瑟地刮过卢文焕家破旧的宅子,卢文焕在屋内眉头紧锁,正琢磨着如何应付今天讨债的人。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了起来,卢文焕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起身披上棉袄,正准备去开门,蹲在火炉边的儿子拦住了父亲说:“爸,今天我去吧!”
儿子打开门后,进来的却是几名穿着制服、自称是法院和公安局的工作人员,卢文焕听到“法院”二字时,以为是要来抓他的人。
带头的法院的工作人员走到屋内,他紧紧地抓住卢文焕激动地说:“您是不是特等功臣,老英雄,我们找您好久了!”
原来灵宝地区的法院正在编纂《灵宝法院志》,在看到卢文焕的英雄事迹后,准备详细了解一下情况。
一番寒暄之后,卢文焕从床下拿出了一个黑匣子,打开之后,一张泛黄的特等功臣奖状映入众人的眼帘,卢文焕缓缓地对众人讲起了自己的往事……

听完卢文焕的事迹,众人纷纷感动地落泪,当法院的工作人员提出要“帮助”一下卢文焕时,卢文焕立即表示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