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定期定额投资
为了避免投资者因难以准确把握买入时机而错过投资机会,吴老师还推荐采用定期定额投资(简称“定投”)的方式。定投是指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如每月、每周等)以固定的金额投资于某只基金。通过定投,投资者可以平均成本,降低市场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无论市场涨跌,投资者都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投资,避免了因市场情绪波动而做出盲目追涨杀跌的决策。例如,投资者每月固定投资 1000 元于某只基金,当基金净值上涨时,1000 元可以购买到较少的份额;当基金净值下跌时,1000 元可以购买到较多的份额。长期下来,投资者的平均成本会逐渐降低,当市场上涨时,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吴老师认为,定投特别适合那些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市场研究,或者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的投资者。
### (二)卖出时机
1. 达到投资目标
当基金的投资收益达到投资者预先设定的目标时,吴老师建议投资者可以考虑卖出部分或全部基金份额,锁定利润。投资目标的设定应该根据投资者的投资期限、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预期等因素来确定。例如,一位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是在三年内实现资产增值 30%,如果他持有的某只基金在三年内已经达到了这个收益目标,那么他可以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和自己的资金需求,决定是否卖出该基金。如果市场仍然处于上升趋势,他可以考虑卖出一部分份额,兑现部分利润,同时保留一部分份额继续享受市场上涨带来的收益;如果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调整迹象,他可以选择全部卖出,落袋为安。
2. 市场高估时
与市场低估时买入相对应,当市场整体处于高估状态时,吴老师认为是卖出基金的一个重要时机。他会通过观察市场的估值指标来判断市场是否高估。当市场的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指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时,意味着市场可能存在泡沫风险,此时投资者应该谨慎对待,逐步减仓或卖出基金。例如,在 2015 年上半年,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快速上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大幅提升,创业板指数的市盈率一度超过 100 倍。吴老师在当时就提醒投资者要注意市场风险,逐步卖出手中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他认为,在市场高估时,虽然短期内市场可能还会继续上涨,但风险已经较大,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性,及时兑现利润,避免市场回调带来的损失。
3. 基金基本面发生变化
如果基金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基金管理人更换、投资策略调整、基金持仓结构发生较大改变且不符合投资者预期等,吴老师认为投资者也应该考虑卖出基金。基金管理人是基金运作的核心,其更换可能会导致基金的投资风格和业绩表现发生变化;投资策略的调整如果与市场环境不匹配,也可能会影响基金的收益;而基金持仓结构的大幅改变如果导致基金的风险特征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符,也会增加投资风险。例如,一只原本以价值投资为主的基金,突然改变投资策略,大量投资于一些高风险的中小盘成长股,且基金管理人也发生了更换。此时,投资者如果对基金的新策略和新管理人不认可,就应该及时卖出该基金,寻找更符合自己投资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