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演讲,誓要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增长和投资。欧洲制造业不断地外流,确实给美国创造了这百年难遇的机会,让美国解决自己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但谁能想到美联储的加息,竟然反过来拖了美国制造业的后腿。
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认为,美国太依赖海外产业链,让其他市场成长得太快了,新冠疫情爆发贸易受阻之后,问题更加严重。以2021年采购节假日必备的毛绒玩具为例,美国商人从中国陕西进货,玩具的造价涨了,海运价格也涨了,漂一个月到了美国,没有工人卸货还要堵在港口,一套流程下来运输成本暴涨650%(央视财经数据)。美国人一看这样不行,还是得增加本土制造。
但今年美国通胀跟着火了一样,美联储不惜一切代价强硬加息,导致美元对欧元等主要货币也是一路高歌猛进。美元指数从96飙到了114,涨幅接近18%。这让进口商品更便宜,一方面对本土制造的国内市场产生了冲击,同时美元强势也不利于出口。
美国制造商疫情之后在提高产量、加大投资,但被美联储直接拦腰截断,让外国的竞争对手捡了便宜。美元强势对于出口来说,东西卖是卖了,但是赚的钱少了。以家电制造商惠而浦为例,他们家二季度在中东、欧洲和非洲的销售额同比少了19%,其中汇率导致的部分就占了降幅的9%。
辛辛苦苦增产投资,结果不赚钱,那谁还愿意费劲在本土发展?于是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都跑去投资越南了。比如美国半导体企业艾克尔将在越南投资16亿美元建厂,芯片大佬新思科技也考虑扩大对越南的投资,还想把电气工程师的培训也转移过来。
美国从特朗普政府时期,就想把制造业迁回来,但现在看来,美联储不熄火,制造业的流出也停不下来。美国制造商也努力了,不过美联储背刺,挤压了他们的利润空间。
能源危机不是让欧洲,尤其是德国制造业,都快被美国吸干了吗?此话不假,但工业转移过来了,美国却没有那么多工人。美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都表示,疫情导致美国一年少了50万的劳动人口,而且移民政策缩紧了还在加剧这个现象。今年6月,美国至少空缺了1000万个岗位,但求职人数还不到600万(法新社数据)。
有美国生产商介绍,产品从生产到投放市场要很长时间,他们愿意多出点钱加快这个速度,工厂需要增加一整个班次,但他们时薪给到了30美元(215元人民币),还是招不到人。
另外,能源危机下还有一部分欧洲企业选择了中国。比如德企化工巨头巴斯夫,在湛江的一体化基地已经投产,还和立邦中国联合推出了全新的工业环保包装。奔驰、宝马等德系车企也先后宣布在华建厂投资。今年1到8月,欧盟总体对中国的投资增长了123.7%(商务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