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逐步压缩存量业务,限期完成整改。
在短暂的沉寂过后,消费金融的场景争夺大战将再次白热化。这样一来,具有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平台价值将会大幅提升,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分期乐和唯品花都是受益者,用户会向这些头部产品进一步集中。
在星合资本郭宇航看来,在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的环境下,有场景并不必然能降低风险。尽管如此,场景确实会起到提升借贷门槛、压缩借贷总额的作用,最终事实上降低风险资产总额。从这个角度看,场景化是不完美但有效的风险阻断方案。
那些习惯了无场景、无用途的现金贷平台,想要转型场景分期,这条路并不好走。因为场景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目前发展稳健的场景分期平台无一不是通过先发优势、持续投入、长期探索,优化风控效率,从而建立起场景的竞争壁垒。
事实上,别说打造一个场景,哪怕是深入理解一个场景,都并非易事。这两年切入线下场景的众多消费金融平台,善终者并不多,堪称前车之鉴。
2.借贷场景究竟是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虽然提出鼓励有场景的借贷业务,然而并没有对场景作出明确、清晰的定义,也就难以去界定有无特定场景依托。
其实,场景无所不在,也几乎无处、无时不是场景,线上、线下的都有,时间长短不一,可以是基于实物,也可以是虚拟消费,有的简单,有的复杂。往往一个场景还可以根据情况细分为多个场景。
#p#副标题#e#
从金融的角度而言,场景可以视为一个用户完成消费的特定情境、特定场所或者一系列动作,是一个包含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载体。将金融与场景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体验,更精准的风控,乃至相对完美的消费金融闭环。
在分类上,电商场景、支付场景、社交场景和搜索场景都是很常见的场景。基于这些场景,诞生了为数众多的重量级互联网公司,最典型的就是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和京东。
在线下,餐饮、出行、医疗、租房、教育、旅游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场景。与线上场景不同的是,线下场景高度分散,标准化程度偏低,因此场景机构五花八门,整体集中度不高。不过随着O2O的发展,诸如出行等场景就发生了重大变化。
尽管每个场景或多或少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但是场景不会独立存在,而是经常会交叉、融合。如果拥有多个场景,还可以形成合力,提高场景竞争力。
从场景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的意思。在新金融琅琊榜看来,将多个场景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生态。而所谓生态,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留住用户、留住数据的一连串场景,背后则是一整套服务。
讲到这里,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虽然腾讯微粒贷、蚂蚁借呗被被划为现金贷,它们到底有没有场景?毕竟前者基于腾讯的移动社交生态,后者则基于阿里的电商与支付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