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统筹监管,开展对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新华社随后发文称,监管层整顿以现金贷为主要业务的互金市场已箭在弦上。
正如金融业内人士所言,现金贷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择手段的催收能力。互联网金融具有金融业和信息业的双重特点,其快速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这意味着监管升级势在必行。首先要在源头上加强监管,要堵住现金贷企业的增量,下一步整顿存量。要在创新业务和传统金融间筑牢防火墙,避免银行、信托等资金过度涌入,进一步激发行业的放贷冲动。记者通过对金融业内人士的采访,聚焦现金贷存量整顿问题。
问题1 堵住增量好说,整顿存量如何理解?
91金融董事长许泽玮:整顿存量一方面是排查已开展现金贷业务,但并没有网络小贷牌照的机构。这类公司基本上会比较被动,要么选择转型,要么通过购买牌照继续从事相关业务;另一方面则是排查一些持牌机构相关业务的合规性。包括按照新规禁止小贷公司跨区域经营等,这些都会面临整治。
问题2 什么样的存量是不良的?这种不良存量可能带来的不良效果是什么?
据采访,金融业内人士多认为不良存量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暴力催收,二是借贷利率过高。暴力催收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隐患,而借贷利率过高或将提高整个社会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91金融董事长许泽玮:目前来看,现金贷普遍存在暴力催收、高利贷等行为,这些都是不良存量。一方面,高利贷会促使用户使用资金成本增加,在目前国内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的背景下,导致用户还款意愿降低,由此进一步激化矛盾。而暴力催收等,更是引发社会矛盾的导火索,如此一来,很可能会重蹈此前校园贷覆辙。
有法365首席经济学家李虹含:借贷利率过高的“存量”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参照国外的经验,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所有的现金贷产品均判定贷款方超过一定利率之后,借债方便不用承担偿付责任。一夜之间,所有的小贷公司全部消失;美国则严格小贷监管,将现金贷纳入到正规监管体系之下,严格控制消费贷付首付;澳大利亚等国也从不允许小贷利率过高,或以消费贷款支付房贷首付。特别是美国经历了次贷危机之后,对金融监管更趋严格,已少有消费贷款与小贷业务出现。因此,现金贷的监管必须更加市场化,以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借贷利率过高的问题。
#p#副标题#e#
资深贷款分析师:《通知》指出,“对于各类机构以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禁止发放或撮合违反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贷款。各类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各项贷款条件以及逾期处理等信息应在事前全面、公开披露,向借款人提示相关风险。” 《通知》本身虽然没有直接指出36%的红线,但其中对综合资金成本的规定可以看出,对借款人收取的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之和应该不高于36%。也就是说,某些现金贷平台以收取服务费、管理费等名义,变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