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读者不禁要问:股价上涨时放量,下跌时缩量,这不是很正常的现象吗?确实,如果单单这样恐怕还不能判断主力资金处于建仓阶段,但请读者们注意后半句:在股价波动幅度不大的区间里有节奏地反复,这就显得比较有意思了,记性好的读者应该还记得前面建仓策略提到的四种手法:拉高、横盘、打压和休息。如果股价是在一个幅度不大(比如说10%-30%)持续波动的话,那么主力在期间活动的目的至少有两个:
一是在高抛低吸当中降低建仓期间的成本;
二是在反复震荡中吸纳更多的筹码。
成交量在股价波动不大的区间内呈现“上涨时放大,下跌时缩小”这种颇具节奏的运行规律就会让场内不坚定的筹码抛售,而场外资金却在每一次“假突破”时追涨杀跌。主力资金不断通过有节奏的拉高和打压来达到横盘震荡的操盘效果。如果在较小区间内的震荡效果越来越小,主力资金还会冷不防地把震荡区间放大,这就是折腾,就是让人纠结的过程。
成交量的这种变化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横盘震荡操盘手法,从对手盘的角度来思考,主要适用于短线套牢盘和获利盘。但是读者要明白的是,横盘过程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建仓过程,真正的建仓是贯穿着“拉高、横盘、打压和休息”的操盘过程。
若建仓前投资标的已经经历过一波大跌行情,场内筹码基本上是中长线套牢盘,成交活跃程度很低,人气不旺的情况下,主力资金首先会采取拉高吸筹的手法激活人气,再进入一段区间震荡的过程。相反,若建仓前仍有不少中线获利盘的话,主力资金则会采取迅速砸盘打压的方式使场内筹码转向短线套牢盘和获利盘,再进行缓慢拉升及横盘震荡。那么主力什么时候会采取“休息”的旁观策略?
一般而言,主力资金想“检验”一下场内剩余流通股份活跃程度的时候,就会暂时停止介入操作,观察投资标的是否进入一个近乎成交“停滞”状态。如果此时成交量已经极其萎缩,说明流通筹码确实已经集中在主力资金手里了。假如成交量在主力砸盘打压的时候仍显得有点大,那么主力会考虑继续“折腾”还在犹豫的松动筹码,直到最后不坚,定者乖乖离开为止。而这其中的度就靠主力资金拿捏了。
因此,在底部阶段跟主力资金进行博弈,最终靠的不是技术,而是对投资标的内在价值的深度挖掘,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敢于提前介入并且耐心潜伏的坚定信心。这就是“提前、深刻和坚持”在我投资理念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下跌式建仓的几种克庄方法
一、缓跌式建仓
缓跌式建仓也叫边压边吸式建仓,与缓升式建仓相反。这种手法大多出现在冷门或长期下跌的股票里,庄家在吸货时常以缓跌的方式完成,因为这类股票已基本为市场所遗忘。在走势上阴气沉沉,黏黏糊糊的呈小阴小阳下行,疲弱态势不见终日。通常,缓跌很少出现跳空走势,股价总体下跌速度缓慢,单日下跌幅度也不大,但下跌周期很长,很难判断股价在什么时间可以真正见底。其间震荡幅度不大,成交量萎缩,开盘以平开为多,有时庄家为了做盘的需要,故意以低开高走的方法,制造出实体很大的假阳K线,但当日股价仍在下跌,而且可能连续以这种方式下跌。投资者多持悲观态度,对后市的涨升不抱太多的希望,认为每次盘中上冲都是解套或出逃的最佳时机,早一天出售少一份损失,于是纷纷抛售股票,这样庄家就可以吃进大量而便宜的筹码。其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