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指出,智能运维与管理系统的投资逻辑在于 “服务化转型”:一方面,系统的盈利模式从 “一次性销售” 向 “订阅服务” 转变,如按设备台数、服务时长收取年费,这种模式可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系统收集的设备运行数据具备 “二次开发价值”,可为煤矿企业提供生产优化、能耗管理等增值服务,提升客户付费意愿。建议重点关注已积累大量设备数据、具备算法迭代能力的企业,这类企业将在 “数据驱动” 的运维市场中占据优势。
三、实战策略:吴老师教你把握智能煤机装备投资机遇
面对煤机装备智能化的投资机遇,普通投资者容易陷入 “重硬件轻软件、忽视商业化能力” 的误区。吴老师结合 15 年实战经验,推出 “赛道筛选 + 标的选择 + 仓位管理” 三维实战策略,帮助投资者精准把握机会:
(一)赛道筛选:聚焦 “高政策敏感度 + 高需求确定性 + 高技术壁垒” 赛道
吴老师建议,投资者在选择智能煤机装备赛道时,应重点关注三大标准:
高政策敏感度赛道:优先选择政策直接驱动的赛道,如智能采掘装备(政策要求 2028 年大型煤矿覆盖率 90%)、智能监测装备(纳入煤矿安全考核指标),这类赛道的市场需求受政策推动明显,短期增长确定性强;
高需求确定性赛道:选择解决行业 “核心痛点” 的赛道,如智能采掘装备(解决安全与效率问题)、智能运维系统(解决运维成本高问题),这类赛道的需求并非依赖补贴,而是内生刚性,长期增长潜力大;
高技术壁垒赛道:选择核心技术自主化率高、进口替代空间大的赛道,如智能控制器、高精度传感器、AI 算法等,这类赛道的企业具备定价权,毛利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智能采掘装备、智能监测装备、智能运维系统三大赛道同时满足 “高政策敏感度 + 高需求确定性 + 高技术壁垒” 三大标准,是 2027 年智能煤机装备最值得配置的核心赛道。
(二)标的选择:避开 “伪智能”,锁定 “真落地”
在确定核心赛道后,标的选择是投资成功的关键。吴老师强调,投资者应避开 “仅贴智能标签、无实质技术与订单支撑” 的伪智能标的,重点选择具备 “核心技术 + 订单储备 + 业绩增长” 的真落地标的,具体关注三大指标:
核心技术:企业需具备智能煤机装备的核心技术,如智能采掘装备的自主路径规划算法、智能监测装备的高精度传感器、智能运维系统的故障预测模型,且拥有相关专利 50 项以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 80%,避免投资 “组装型企业”;
订单储备:企业需有稳定的订单来源,2026 年智能装备订单金额不低于营收的 60%,且主要客户为大型煤企(如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这类客户付款能力强、订单周期长,避免投资 “依赖中小型煤企、订单不稳定” 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