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则跟踪机制:政策分析师实时监控 “补贴发放时间、采购名单公布、产能验收节点”,提前 2-3 个月推送 “政策窗口期” 提醒。例如 2024 年某新能源储能标的,在 “储能补贴细则落地前 1 个月” 被纳入 “价值 50”,学员提前布局,细则落地后 1 个月收益达 25%。
“政策不是‘口号’,是‘真金白银的支撑’—— 有文件明确方向,有补贴降低成本,有采购保证订单,这样的标的才敢放进‘价值 50’。” 吴老师在 2024 年 “价值 50” 更新会上强调。截至 2024 年底,“价值 50” 中 80% 的标的均获得 “国家级政策提及 + 省级以上补贴”,政策适配性得分平均达 88 分。
(二)估值安全边际:避开 “高 PE 陷阱”,只买 “便宜的好公司”
散户常误以为 “价值股就是 PE 低”,却忽略 “低 PE 可能是业绩衰退导致”;或盲目追高 “高成长股”,陷入 “PE 高但盈利不兑现” 的陷阱。“价值 50” 的估值筛选,是 “静态估值 + 动态成长” 双重验证:
据统计,“价值 50” 标的的平均 PE 始终维持在 “行业均值 - 15%” 左右,估值安全边际显著,2023-2024 年因估值过高被调出的标的,后续平均回调幅度达 25%,有效帮助学员避开风险。
(三)业绩兑现能力:不看 “画饼”,只看 “订单、产能、现金流”
“高成长”≠“高盈利”,很多公司靠 “研发投入资本化、应收账款虚增” 美化业绩,散户难辨真伪。“价值 50” 的业绩筛选,聚焦 “可验证的硬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