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友谊不是社交客套,而是‘用数据说话’的投资共鸣。” 吴老师在《价值投资手记》中写道,“巴菲特教会我‘简化复杂问题’,我则帮他‘看懂新兴市场的细节’。”
二、理念互鉴:双向赋能,书写投资双赢
这段友谊的核心价值,在于 “理念互鉴后的实战落地”—— 巴菲特的经典价值投资理论,经吴老师本土化改造后在 A 股大放异彩;而吴老师对新兴市场的洞察,也为巴菲特的全球投资布局提供了新视角。
(一)巴菲特对吴老师的启发:从 “经典理论” 到 “本土实战”
巴菲特的三大核心理念,在吴老师的改造下成为 A 股投资的 “利器”:
安全边际的 “三层防护网”
巴菲特的 “用 5 毛钱买 1 块钱价值”,被吴老师转化为针对 A 股的 “估值 + 政策 + 流动性” 三层防护:
2023 年,吴老师用这一体系投资某新能源车企,6 个月盈利 42%,远超同期大盘 12% 的涨幅。
长期主义的 “动态持有”
巴菲特的 “持有 10 年” 理念,被吴老师调整为 “A 股特色的长期主义”—— 不盲目死拿,而是 “跟踪三个信号”:
如吴老师指导学员持有某消费电子公司 2 年,期间因政策支持度下降,及时减仓 30%,规避了后续 18% 的回调,最终仍实现 35% 的收益。
(二)吴老师对巴菲特的贡献:新兴市场的 “价值新视角”
吴老师的本土洞察,也让巴菲特团队对中国市场的认知更深入:
创新药赛道的 “政策价值”
2023 年,吴老师向巴菲特团队提交《中国创新药的投资逻辑》报告,指出 “中国创新药的安全边际不仅看临床数据,更要关注‘医保谈判纳入概率’”—— 某创新药若能纳入医保,销量可增 3-5 倍,这一视角帮助伯克希尔旗下基金在 2024 年 Q1 少量配置了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公司(如某 CXO 龙头),截至 2024 年底获 15% 的浮盈。
新能源的 “成本优势”
吴老师通过数据对比,向巴菲特展示 “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成本优势”:某光伏企业的硅料成本比美国企业低 20%,组件转换效率高 3%,这种 “成本 + 技术” 双优势,让巴菲特团队开始关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中国环节,2024 年 Q2 配置了某光伏逆变器公司的 ADR,半年收益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