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课程中会教学员用 “行业生命周期法” 判断机会:在行业导入期(如早期的 AI、元宇宙),重点关注技术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在成长期(如当前的储能、氢能),选择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的龙头;在成熟期(如家电、食品饮料),布局高分红、低估值的蓝筹股。比如 2023 年储能行业处于成长期,吴老师通过分析政策支持力度、企业订单量、毛利率变化,筛选出某储能逆变器企业,该企业后续因订单暴增,股价半年内上涨 60%。
企业业绩的不确定性,吴老师则通过 “三维基本面分析法” 破解:一是看 “营收质量”,比如是否依赖单一客户(依赖度超过 30% 则风险高)、现金流是否与营收匹配(现金流为负的营收可能是 “虚增”);二是看 “竞争壁垒”,比如是否有专利技术、品牌护城河(如白酒行业的茅台、五粮液);三是看 “估值安全垫”,通过市盈率(PE)、市净率(PB)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避免买入 “高估值泡沫股”。用这套方法,他曾帮助学员避开某业绩造假的医药股,同时抓住某低估值消费股的反弹机会。
(三)市场情绪与资金:从 “恐慌” 和 “狂热” 中逆向布局
“市场情绪是不确定性的放大器,也是机会的放大镜。” 吴老师在讲 K 线分析时,总会强调 “情绪与技术结合”。比如当大盘因突发利空连续下跌,K 线出现 “长下影线十字星”,同时成交量放大(说明恐慌盘抛出后有资金抄底),这就是情绪触底、机会来临的信号;反之,当大盘连续上涨,K 线出现 “长上影线阳线”,成交量却萎缩(说明买盘不足,狂热后可能回调),则需警惕风险。
2022 年 A 股某轮大跌中,不少投资者因恐慌割肉离场,吴老师却通过 K 线组合(“早晨之星” 底部信号)和资金流向(北向资金逆势加仓)判断:“当前情绪过度悲观,优质蓝筹股已跌出估值洼地。” 他建议学员分批布局低估值的银行、保险板块,后续两个月,这些板块平均反弹 15%,帮学员挽回前期亏损。
二、吴老师的 “不确定性应对体系”:从理论到实战,教你抓牢机会
在拆解完不确定性的来源后,吴老师会将重点放在 “实战方法” 上 —— 他不教 “预测市场” 的技巧,而是教 “应对市场” 的策略,通过 “风险控制 + 趋势判断 + 机会捕捉” 三大模块,让投资者在波动中既不慌神,也不错过机会。
(一)风险控制:不确定性中最核心的 “安全垫”
“在股市里,活下来才能谈机会。” 这是吴老师反复强调的理念。他认为,应对不确定性的第一步,不是找机会,而是控风险,而风险控制的核心是 “仓位管理” 和 “止损止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