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我靠福耀玻璃赚钱,是因为看到路上汽车变多;现在靠半导体股赚钱,是因为新加坡的 GDP 告诉我们‘AI 相关产品卖爆了’。” 吴老师翻出自己的持仓记录,某半导体标的已持有 8 个月,涨幅 65%,“草根不用懂‘贸易顺差’‘产业链转移’,只要知道:新加坡靠什么赚钱,我们就买什么股。”
2. 1-3% 放缓预期的防御术:避开 “外向型雷区”,拥抱 “刚需护城河”
“新加坡贸工部警告 2026 年外向型行业将面临需求减弱 —— 这就是给草根的‘避坑提醒’。” 吴老师的风险意识,来自 2015 年追涨互联网股亏掉 1.8 万的教训:
“2022 年熊市我组合只跌 7%,就是靠这类‘抗跌股’。” 吴老师强调,“宏观数据的价值,一半是找机会,一半是排风险 —— 新加坡的放缓预期,就是让我们现在就把‘鸡蛋’从快破的篮子里拿出来。”
三、吴老师的周期应对策略:3 万本金也能复制的 “攻守组合”
“不管 GDP 是 4% 还是 1%,草根炒股的核心永远是‘方法不变,仓位灵活’—— 用‘三实两稳’选股,用‘单二板四现三’控仓,3 万本金也能在周期里赚钱。” 这是吴老师 10 年实战的精髓。
1. 选股升级:给 “三实两稳” 加个 “周期滤镜”
“平时选公司看财报,现在看财报前先看‘跟新加坡经济沾不沾边’—— 这就是周期滤镜。” 吴老师的升级版选股法,普通人手机就能操作:
查新加坡受益行业:打开 “英为财情”,搜 “新加坡 GDP 驱动行业”,记下 “半导体、航空工程、金融”;
套 “三实两稳” 筛股:在同花顺搜行业名称,按 “净利润连续 3 年增长”“PE 低于行业均值” 排序,比如半导体板块里挑出某公司(净利润增 28%、PE25 倍、分红 3.2%);
加 “防御备份”:再搜 “食品加工”,挑 1 只符合标准的股(如净利润增 12%、PE20 倍、分红 4%),作为 2026 年放缓的 “安全垫”。
“我现在的组合里,60% 是新加坡受益链的成长股,40% 是刚需消费防御股 —— 这就是‘攻中有守’。” 吴老师展示自己的仓位表,“3 万本金的话,1.8 万买成长股,1.2 万买防御股,既赚当下的钱,又防明年的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