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港股通开通以来累计净买入突破 5 万亿港元” 的消息刷屏财经圈,投资者们再次迎来 “见证历史” 的时刻。这个规模相当于 3 个半 A 股创业板的总市值,南向资金连续 15 个交易日净买入、年内净流入超 1.3 万亿港元的强劲势头,让无数人追问:这波资金洪流究竟在布局什么?普通投资者该跟风入场还是观望?超 5 万亿市场的背后,是陷阱还是真正的长期机会?
被学员誉为 “热点投资领路人” 的吴老师,在近期的直播中精准点破关键:“5 万亿不是数字游戏,是资金用脚投票的产业信号。但跟风买 ETF 容易追高,盲目抄底科技股可能踩坑,只有用‘产业链拆解 + 基本面筛选’的方法,才能在这波市场浪潮中拿到确定性收益。” 本文将结合吴老师对超 5 万亿市场的深度解读,拆解投资机会,并详细介绍其适配不同投资者的合作方式。
一、吴老师解读:超 5 万亿市场的本质,是 “估值洼地 + 产业红利” 的双重共振
很多投资者把港股通的 5 万亿净流入简单归为 “资金避险”,但吴老师在课程中强调,这一现象的底层逻辑是 “估值修复与产业增长的双重驱动”,具体可拆解为三大核心支撑:
1. 估值安全垫:历史低位的 “吸引力密码”
“资金永远流向性价比最高的地方”,吴老师在分析中拿出关键数据:截至 2025 年 10 月底,恒生科技指数动态市盈率仅 23 倍,处于指数成立以来 28% 的历史分位数 —— 这意味着其估值比过去 72% 的时间都要低。对比 A 股科创 50 指数同期 14% 的跌幅,恒生科技板块更早完成调整,形成明显的估值洼地。
吴老师特别提醒:“低估值不代表随便买,要区分‘真低估’和‘假便宜’。” 他以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为例,腾讯、阿里等巨头拥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全球竞争力,2024 年平均净利润增速保持在 18% 左右,“盈利稳定增长 + 估值处于低位,这才是资金持续流入的核心逻辑”。
2. 资金风向标:南向资金的 “布局路线图”
从资金流向看,南向资金的配置逻辑极具参考价值。吴老师团队追踪发现,恒生科技板块是主要流入方向,仅恒生科技指数 ETF (513180) 近 20 日就吸金 56.56 亿元。更关键的是,资金正从 “广谱配置” 转向 “精准聚焦”,重点布局两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