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对中晶科技业绩的影响体现在 “短期成本降低” 与 “长期产能扩张” 两个维度:
短期(2025 年):税收优惠与供应链支持使公司综合成本降低 5%-8%,2025 年 Q3 净利率 19.8%,同比提升 1.2 个百分点,其中政策贡献 0.5 个百分点;预计 2025 年全年政策相关收益(税收减免 + 补贴)达 1.5 亿元,占净利润比重 31%;
长期(2026-2027 年):大基金三期增资与合肥基地产能释放,将推动 12 英寸硅片年产能从 30 万片提升至 60 万片,碳化硅单晶炉年产能从 500 台提升至 1000 台,预计 2026 年硅材料业务营收突破 25 亿元(同比 + 30%),设备业务营收突破 20 亿元(同比 + 45%),政策驱动的产能扩张将成为未来两年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从行业趋势看,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5 年 55%,目标 2027 年 70%),预计政策支持将至少延续 3-5 年:
2025 年以来,受益于国内晶圆厂扩产与国产化替代,中晶科技硅材料与设备业务订单爆发式增长,截至 2025 年 10 月末,在手订单金额达 52 亿元,创历史新高,订单覆盖率(订单金额 / 2024 年营收)达 2.8 倍,为 2025-2026 年业绩增长提供坚实保障。
中晶科技的在手订单呈现 “高端化” 与 “多元化” 两大趋势,反映公司客户结构与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
高端化:12 英寸硅片与碳化硅设备订单占比提升
12 英寸硅片订单:截至 2025 年 10 月,12 英寸硅片在手订单达 28 亿元,占硅材料订单比重 52%,其中高端客户(中芯国际 14nm 制程、长江存储)订单占比 30%,单价达 2000 元 / 片,毛利率超 45%,较 8 英寸硅片(毛利率 38%)高 7 个百分点;
碳化硅设备订单:碳化硅单晶炉在手订单达 12 亿元,占设备订单比重 52%,客户包括天岳先进(3.2 亿元)、露笑科技(2.8 亿元)、三安光电(2.5 亿元),均为国内第三代半导体龙头企业,订单周期 2-3 年,为长期业绩增长提供稳定支撑。
多元化:客户与应用领域拓展
客户多元化:2025 年新增客户 15 家,其中跨界客户(非半导体领域)5 家,包括宁德时代(光伏级单晶炉订单 1.5 亿元)、比亚迪(车规级硅片订单 1.2 亿元),客户结构从半导体行业拓展至新能源领域,抗风险能力增强;
应用领域多元化:设备订单从半导体、光伏领域拓展至车规级碳化硅、储能领域,2025 年车规级碳化硅设备订单达 3.5 亿元,储能领域硅片订单达 1.8 亿元,新应用领域订单占比从 2024 年的 10% 提升至 2025 年的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