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落地节奏:“三步走” 实现生产力革命
马斯克在大会上明确了 “十年规划”,每一步都对应明确的产业影响:
重点落地汽车制造、物流仓储、半导体工厂等 “高危、重复、高精度” 场景,预计 2027 年 Optimus 量产达 100 万台,覆盖全球 5% 的工业岗位,直接推动制造业生产力提升 15%。
推出家用版 Optimus(成本 3 万美元以内),可完成清洁、烹饪、老人陪护等任务;同时在零售、医疗领域落地 “AI + 机器人” 服务体系,预计替代 10% 的服务业岗位,物质生产效率进入 “指数级增长期”。
当 AGI 具备 “通用问题解决能力”、机器人成本降至 1 万美元以下时,全球物质生产能力将满足人类基本需求,金钱的 “交换功能” 弱化,工作转向创意、科研等 “非物质生产领域”—— 这正是马斯克 “金钱失意义、工作成选项” 的核心依据。
二、产业重构:从 “技术突破” 到 “万亿市场” 的映射
马斯克的观点背后,是一场涉及 “AI、机器人、传感器、能源” 的全产业链革命,预计将催生 5 个万亿级赛道,具体影响可分为 “直接受益” 与 “间接重构” 两类:
(一)直接受益赛道:AI 与机器人的 “核心供应商”
这类赛道直接为 AGI、人形机器人提供硬件与软件支持,业绩兑现周期最短(2025-2027 年):
多模态 AI 芯片
人形机器人需要 “实时处理视觉、触觉、听觉” 等多维度数据,传统 AI 芯片难以满足低延迟需求。英伟达最新发布的 Blackwell B2 芯片(专为机器人设计)支持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力达 1.2 EFLOPS,延迟仅 0.05 毫秒,2025 年 Q3 出货量已达 50 万颗,其中 30% 供应特斯拉。国内企业中,海光信息(688041)的深算三号芯片也实现突破,适配 Grok-2 模型,延迟控制在 0.1 毫秒以内,获特斯拉 Optimus 国内测试订单。
高精度传感器
机器人的 “感知能力” 依赖传感器,核心包括:①视觉传感器(3D 摄像头):特斯拉 Optimus 采用索尼 IMX990 芯片,分辨率达 5000 万像素,支持夜间环境识别;②触觉传感器:德国博世的压电式传感器可感知 5 克以下的力,用于抓取易碎物品;③力矩传感器:日本电产的关节力矩传感器精度达 0.01 牛・米,确保运动安全。国内企业中,奥比中光(688322)的 3D 摄像头已进入 Optimus 供应链,2025 年营收同比增长 85%;柯力传感(603662)的力矩传感器通过特斯拉认证,预计 2026 年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