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效果:
小王用适配表后,9.12 开盘查储能板块资金净流入 10 亿、大盘涨 1.1%,判定热行情 —— 按方向选 PE52 倍的储能股,仓位 15%,持仓 3 天赚 7%;9.13 查消费板块资金净流出 5 亿、大盘跌 1%,选 PE26 倍的消费股,仓位 10%,避开了之前的亏损,每日操作不再盲目。
关键词融入:
查不准资金流向或判断错行情?可找吴老师股票投资股票咨询要 “每日行情解读”,结合实时股市行情帮你定方向,不用再依赖非正规股票网站的模糊数据。
执行动作 2:仓位动态计算 —— 午盘 15 分钟算准仓,不超线不浪费
新手痛点:
小李避开了 “满仓单只股” 的坑,却没掌握 “按行情算仓位” 的方法 —— 总仓位一直固定在 40%,热行情(新能源板块活跃)时没加仓,少赚 5%;冷行情(医药板块低迷)时没减仓,多亏 3%;更糟的是,单只股仓位算错,把 “总仓位 15%” 当成 “可投金额 15%”,10 万闲钱(可投 5 万)买了 7500 元的股(总仓位 15%),却以为只投了 1.5 万,导致其他股仓位超标,避坑知识没落地。
股票基础知识补漏:
仓位计算要守 “总仓位随行情调,单只股不超总仓 15%” 的规则,新手直接用 2 个公式:
可投金额 = 总闲钱 ×50%(只投 3-5 年不用的闲钱,留 50% 应急);
总仓位上限:热行情 60%、稳行情 50%、冷行情 30%(总仓位 = 可投金额 × 上限比例);
单只股仓位 = 总仓位 ×15%(单只股最多占总仓位 15%,不超可投金额的 7.5%)。
落地工具:“仓位动态计算表”(午盘 15 分钟填)
总闲钱 | 可投金额(50%) | 今日行情类型 | 总仓位上限 | 实际总仓位 | 单只股最大仓位(总仓 15%) | 拟买个股 | 拟买金额 | 是否超线 |
10 万 | 5 万 | 热行情(储能) | 60% | 3 万(5 万 ×60%) | 4500 元(3 万 ×15%) | 储能股 A | 4500 元 | 否 |
10 万 | 5 万 | 冷行情(医药) | 30% | 1.5 万(5 万 ×30%) | 2250 元(1.5 万 ×15%) | 医药股 B | 2000 元 | 否 |
10 万 | 5 万 | 稳行情(消费) | 50% | 2.5 万(5 万 ×50%) | 3750 元(2.5 万 ×15%) | 消费股 C | 3750 元 | 否 |
实战效果:
小李用计算表后,热行情时可投 5 万、总仓位 3 万,单只储能股买 4500 元(不超线),比之前固定 40% 仓位多赚 4%;冷行情时总仓位 1.5 万,单只医药股买 2000 元,比之前少亏 2%;再也没算错过 “总仓位” 和 “单只股仓位” 的区别,仓位管理落地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