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房门,左边是一张一米五的床,床尾放着一张书桌,右边靠墙壁处,则能放下一张正方形的小桌子,以及一个单人衣柜。
这个房间,放完以上家具后,中间只能留出一条过道了。
那时,只要通过这条过道,我就可以到小厨房去做饭炒菜,也可以到窗台前去浇花种草莓(没有阳台,厨房前有一个窗台可以晾衣服,防盗窗上则可以养花)。

写到这里,我的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关于那条过道的狭窄,以及当时在这个小房间里忙碌却喜悦的自己。
可见,幸福与房子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跟我们的心境与状态有关。
在这个小房子里,我接到了世界500强合资企业的offer,为朋友们精心准备了午餐,看到了一颗种子是怎么发芽长出绿叶的。
住在这个小房子里的我,有着对未来和世界各种美好的想象,因为年轻,所以期待。
我的房东,则是深圳千千万万“包租婆”中的一位,我当时所住的那半层楼,都是房东姐姐一个人买下来的。
同时,因为她的善良温和,让我和隔壁IT大哥都保持着友好的邻居关系。
房东姐姐非常相信我们,在当时深圳大多数房东都每个月亲自收租的情况下,她直接让我们微信转账,并且说如果还没发工资,两个月或者三个月一起付也行。
虽然这种情况并未发生,但她说的这句话,让我感觉到一种有魄力的温暖。
她在香港有自己的房子,不经常住在大陆,却总是全国各地旅游,我有时翻看她的朋友圈,都会看到她和朋友的各种旅游照,照片上笑得最开心的她,美丽开朗,非常有魅力。

有一次,房东姐姐回来,正巧遇到我和隔壁IT大哥也下班回来,那是我们三个第一次下班后在楼道里遇见彼此。
IT大哥的工作很忙,当然,那时的我也经常加班,所以我们很少碰到。
“既然相遇,那必定得一起聚一聚,毕竟,如果不是五百年前的缘分,我们仨怎么可能住在同一层楼。”这是后来房东姐姐说的。
她看到我们都在拿钥匙开门,就招呼说一会儿到她家喝酒吃饭,她亲自下厨。
于是,那一年,23岁懵懵懂懂的我,和两位30+的陌生邻居一起把酒言欢,干了一瓶白酒。
期间,他们聊了什么我已不记得,只记得那天我们仨都很开心。
只啜了一小口酒的我,红着脸一直在听两位成熟的大哥大姐唠嗑,他们似乎讲了工作上的压力,也讲了为何到深圳来打拼,还讲了当时的成绩和一路走来的艰辛。
聊到最后时,IT大哥跟我说:“你要好好加油,女孩子一样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
邻居姐姐则跟我说:“你初来深圳,如果遇到问题,记得找我,虽然能力不是很大,但或许也能帮上忙。”
听到这话,当时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回复,脑中一片空白,只能赶紧猛喝一口酒敬了二位哥哥姐姐,以表示我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