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着我们所在的这颗蓝色星球而旋转。古往今来,我国积累了无数关于月亮的传说、诗歌,比如“嫦娥奔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
在夜晚,我们会看着天空中的白玉盘,想起“千里共婵娟”,画面显得如此惬意。那么,如果把土星放到月球的位置上,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超级月亮
如果把土星放到月球的位置上
月球的平均半径约为1737公里,土星的赤道半径为60268公里(大约是月球半径的35倍),极半径54364公里,两者的大小差距可谓天差地别。
所以,当出现在月球位置上时,土星的视直径将达到17°~19°,而月球满月的情况下视直径为0.518°。两者的视直径对比十分明显,意味着土星带来的视觉效果会出人意料地震撼。

处于月亮位置的土星(模拟图)
其实别说月球,就连地球的体型放在土星面前也是不够看的,所以也有人调侃:“如果把土星放到月球的位置上,也不知道到底谁是卫星。”
这么一颗巨大的星球放到月球的位置上,有不少人感到好奇它的模样,纷纷模拟这样的情形。

在下面的图片中,你可以看到在车辆和树林上方的天空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物体,那就是土星。
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到震撼,悬在空中的土星显得如此巨大,比我们平时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太阳大上几十倍。

尤其是,土星自带光环,环结构会使得它在天空中的占比更加大。倘若将月球替换成它,人们看到的天空将有一大部分被占据。
对于这幅景象,人们的感受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有的人觉得不可思议、十分震撼,又具有一定的美感;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恐惧、压抑,甚至产生不适。

为什么震撼之余会感到可怕?
◆巨物恐惧
显而易见,如果土星处于月球的位置上,那么它的存在感会很强,让人难以忽视。这样一来,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城市里的建筑,都显得如此的渺小、脆弱。
这会引发很多人对于巨物的恐惧。巨物恐惧是人类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当看到非常巨大的物体时,受到恐惧心理影响的人轻则心慌气短,重则头脑空白、当场晕倒。

现实中也存在一些会让人产生巨物恐惧的事物。比如日本仙台的这尊观音像,很多网友应该都不会陌生。
在低矮的、并不密集的建筑对比之下,佛像显得异常地高大,尤其是你越靠近它,心里的恐惧感会越明显。

这种感觉举个例子,当你骑着单车路过一辆大卡车,并且距离特别近时,你的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己非常弱小的无力感,觉得安危受到了威胁。
面对如此巨大的佛像,这份无力感会更加明显,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恐惧。

除了这尊观音像之外,日本还有其他巨大的佛像,世界各地也有独具特色的巨大建筑,包括印度的湿婆神像“Adiyogi”。

在建造的时候,该工程因为破坏了居住地而引发争议,但建好后却成了印度的网红打卡点之一。
除了恐惧之外,有很多人表示佛像非常美,尤其是有阳光倾泻下来的时候。当然,这种观念也跟雕像俊美的造型有关。

从这一点来看,或许我们惧怕巨物,只是惧怕它潜藏着的“死亡”信息,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应激反应,是趋利避害的本能。
◆害怕未知
人类既对未知感到好奇,不断地迈出探索的步伐;但同时又对未知感到恐惧,因为它不可捉摸。
其实我们之所以对月球感到亲切,有部分原因是看习惯了月亮的模样,并且无数的传说和文学作品为它增加了诗意的美。

《月下独酌》李白
现在的我们并不恐惧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但未必不害怕月球的真实模样。曾经,就连宇航员都对月球感到可怕。
1968年,阿波罗8号开始了人类首次绕月球航行的太空任务,在飞到月球背面时,3位宇航员才真正看到了月球。

阿波罗8号的宇航员
他们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虽然早已对月球的地貌烂熟于心,但宇航员们还是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洛威尔描述了自己亲眼看到的月球景象,在他面前的月球是如此地贫瘠、苍凉……“无边的孤寂让人心生恐惧”,他这样说道。

阿波罗8号拍摄的苍凉月面
在还未习惯月球的真实样貌时,我们也对它的各种照片感到震撼,心中产生不一样的感觉。而且,我们对于月球多少有些不一样的情感,比起来,土星会显得更加可怕。
此外,看照片跟真正身临其境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亲身面对巨大的月球时,宇航员都会感到一丝害怕;如果我们自己亲身面对巨大的土星,内心的恐惧很可能也会油然而生。

总结
其实土星替代月球位置只是我们开的一个脑洞,因为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人类很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灾难。
但这样的脑洞却很有意思,如果土星真的在月亮的位置上,暂时不考虑其他的因素,不知道你是觉得压抑、焦虑,还是感到奇妙、美丽呢?

而巨物恐惧的心理,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有些人面对巨大的物体会感到压抑、焦虑,有些人却会觉得神奇、刺激。
至于对未知的害怕,则是人类一直以来都有的心理特点。我们虽然惧怕未知,但也一直在探索未知,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不断思考和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