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箭的射程有多远,取决于西部这个支点,而西部之支点,首先要看成都。
摆在成都面前的问题是:怎么抓住这个机会,拼一把!
成都的办法是,以“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新定位,思考城市定位和产业布局。在此之下,成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出去,引进来”:把污染大、低端的传统企业“请出去”,把高科技、高端制造企业“引进来”。
老成都人记忆中的攀成钢、420厂、红光电子管厂、水泥厂,于是都搬了,它们的厂址上,慢慢都冒出来科技园、文创园,甚至产业新城。
为了给更多的高新产业“腾地儿”,成都还“砸掉”了城乡之间的那堵“墙”,通过统一规划用地,搭建公共设施,拓展城市空间。
2002年,成都城市建成面积228.11平方公里,三环才刚刚通车。到2021年,成都已经向外延伸到了七环,市辖区建设面积翻了6倍,达到1421.6平方公里。到2020年底,成都地铁运营里程也已突破500公里,跻身国内轨道交通“第四城”,13条地铁线覆盖11个市辖区。
城市的成长,拓展了产业空间,吸引更多现代大企业奔赴而来,这些企业过来,又进一步拉动城市,产城的良性循环也就一步步形成。
其中一个标志性项目是,2003年,英特尔宣布其全球第五大制造基地落户成都。次年4月,大型芯片封装测试工厂一期工程在成都高新区开工奠基。
当时的成都高新区,才刚刚起步,英特尔此前在全球8个国家考察过10座城市,成都是最缺乏竞争力的。
▲英特尔成都 来源:英特尔官网
但成都凭借“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蓝图,以及堪称无微不至的营商环境承诺,最终争取到这个项目。
工厂建成之后,为了鼓励员工扎根成都,英特尔在公司文化墙上,写下了一句响亮的口号——Chengdu,Can do,翻译过来就是:
成都,都成。
【成都,都成】
2015年,成都经济总量站上万亿台阶,跃升至全国第7名。但抛开规模来看成都经济,不足也很明显:
缺乏领军企业,科技含量不高;《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成都无一上榜。
2015年,成都人均GDP6.06万元,不仅低于北上广深,也不及东部沿海的泉州、东莞、福州、佛山。仅排在第56位。
增长不能光靠传统的“摊大饼”方式做大规模,也不能靠招来几个大项目,更要靠产业升级和创新来驱动。在2017年,成都进一步规划了一个“5+5+1”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
其中的第一个5,代表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以及绿色食品产业;第二个5代表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会展经济、金融服务、文旅产业、现代物流和生活服务业等五大领域。